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9

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34

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50

2017年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0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66

一、概念题

1. 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

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案】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是多样化统一的世界,社会主义多种道路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由于各个民族风俗不同,认同感不同,最主要的是国情不同,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社会主义革命方式就不同。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多样性。

4. 新经济政策

【答案】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1)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乘(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

(2)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3)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5. 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后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

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6. “两个必然”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7. 借贷资本

【答案】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产业资本外,还存在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出的货币资本。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其来源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大量闲置货币资本。

8.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1)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 因果联系

【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10.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二、辨析题

11.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活动起源于劳动,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

①在劳动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而错综复杂的、丰富多彩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小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②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手段是统一的,这是劳动发展的第一阶段。随着劳动活动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者和劳动手段直接合一的原始形式就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劳动者与劳动手段相分离,形成了劳动手段的私人占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即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这是劳动发展史的第二阶段。

③由于劳动者和劳动手段的分离必然产生对劳动者的奴役,到了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奴役达到了极端,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劳动要求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达到和“返回”与生产资料、生产手段的重新直接结合,这就是劳动发展史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

(2)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起点。

①逻辑和历史应该是统一的,因此劳动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产生、发展的逻辑起点。

②人们只有从劳动及其历史演变出发,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才能透过人类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逻辑线索,看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才能理解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经过这样的历史阶段,而不能跳过这些历史阶段; 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上,只能形成这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而不能出现别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

③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要受到劳动活动发展的制约。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劳动的发展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的解放就是人类社会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