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汉中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关键词:汉中,城市历史地理,规模,布局

  摘要


汉中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中位于汉中盆地,北倚秦岭,南临大巴山,城南有汉江穿流而过,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非常适宜人类居住。汉中自公元前451年建城以来,城市位置受汉江水患的影响发生过一定的变化,城市规模日益壮大。由于汉中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出了很多的军事特点。城市布局方面,各个功能分区并不清晰,除行政、教育机构分布较集中外,其他机构均分散在城内各处,在时代变化上呈现出一定的承袭性。汉中在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视教育,出现了比较有特色的教育机构。并且明清民国时的汉中得益于汉江航运,经济十分发达。因此,文章中特意辟出专目介绍这些汉中特色:汉南书院、汉中府文庙、东关正街。本文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努力,复原古老的汉中城,加深人们对古城的了解。
全文共分五章内容:
第一章,主要探讨汉中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汉中城兴起于秦岭和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汉江穿流而过,物产丰盈,气候温和,具有很好的建城条件。
第二章,主要论述汉中城市规模的变化、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汉中城在汉代就已经初具规模,公共设施也很完善,三国时期成为战略要地,城市建设也主要以军事需要为主。两宋时期的汉中着实富庶,成为政府的粮饷财源之地。明清民国时期的汉中城,规模不断扩大,防御能力日益增强。
第三章,主要对明清民国时期汉中城市内部布局做了一个大致的研究。包括行政机构、军事机构、教育机构、祠祀坛庙、慈善机构、市集的布局及演变。此外,受汉江影响,清代会馆成为汉中城内的重要建筑,城郊也形成了热闹的商业区,成为汉中城市布局的一大特色。
第四章,选取了汉中城市发展史上的名片——汉南书院、文庙、东关正街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汉南书院、文庙的发展及布局,东关正街上的民居特色,这些都是具有汉中特色的东西,能产生管中窥豹的效果。
第五章,在总结汉中城市历史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建国以来汉中城市的变化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明确了汉中的特色风貌和旅游点的分布,对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文属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范畴,前辈学者对汉中的研究颇多,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成果,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和启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呈现了各个时期汉中城市的规模及特点,并对明、清、民国时期城市内部布局做了较为清晰的研究,选取了可以代表汉中特色的建筑和街区进行复原,最后为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将汉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从城市历史地理角度做了一个全面的研究。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