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723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基础之国际关系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拿骚协议
【答案】《拿骚协议》是指1962年12月,肯尼迪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巴哈马首都拿骚会晤,会谈后双方发表的一项关于建立北约“多边核力量”的声明。主要内容是:①美国向英国提供一定数量的北极星导弹换取英国放弃自己生产导弹的公一划,英国的这些核威慑力量将成为北约核力量的一部分,置于北约指挥之下; ②美国一也提交相当的核力量接受北约的统一指挥。英美的这些核力量将包括在一项北约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之内。拿骚会议后,肯尼迪即向法国表示以对英国的条件向法国提供北极星导弹,建立一支装备美国控制的核武器的多国舰队,以换取法国在核武器方面的合作。美国设想,由上述几支力量合并组成名义上隶属北约,实际上由美国控制的“多边核力量”,其实质仍是诱使英法放弃独立核计划。1963年1月14日戴高乐在巴黎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拒绝了美国的计划。宣布拒绝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同时,拒绝接受拿骚协议,反对“多边核力量”,坚持法国独立核力量。后来美国不得不放弃“多边核力量计划”。
2. 七年战争
【答案】“七年战争”是指17561763英法双方持续了七年的战争。这场战争分为欧陆战场和海外殖民地战场两条战线。战争初期法奥联盟占优势,但由于俄国与普鲁士单独议和,法国最终战败。1763年,法、西语英国签订《巴黎和约》,法国失去了北美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法、奥也与普鲁士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领,这等于确认了普鲁士的强国地位。七年战争不仅在欧洲进行,也在美洲和印度进行,因而是一场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欧洲战争,也是一次属于英法争霸性质的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 美西战争
【答案】美西战争是指1898年打着支援民族解放旗帜的美国和为维护自己海外利益的西班牙所进行的战争。在美西战争中,西班牙战败,1898年12月10日签订《巴黎和约》,根据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及所有权,古巴宣布独立,但实际上处于美国的军事控制之下; 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岛和西属西印度各岛、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割让给美国; 美国付出2000万美元后获得了菲律宾群岛。美西战争后,美国又吞并了夏威夷群岛。美西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从此全面加入到列强争霸世界的角逐之中。美西战争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新兴的世界强国。
4. 上海五国机制
【答案】“上海五国机制”是指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于1996年4月在上海开始的就本地区的安全事务和其他领域的合作每年举行一次的元首会晤机制。2000年五国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第五次会晤,决定发展五国全面合作,将“上海五国”由会晤机制变成地区全面合作机制“上海五国机制”是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建立的唯一的多边安全合作的磋商与协调机制,是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机制的重要补充,其产生与发展是五国面临的内部地区、国际形势推动的结果。它的建立为加强五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五国和亚太地区安全,为在冷战后摈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5. 日俄战争
【答案】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7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日本得到英美支持,俄国处于外交孤立状态之中,远东成为国际斗争的角逐场。中国领土是日俄战争的主战场,清政府软弱无力,自称“局外中立”,中国人民蒙受深重灾难。后来美国出面调解战争。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特殊的权益; 日本获得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 取得了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及其支线的管辖权; 日俄可在各自铁路线上驻兵护路。这样,日俄两国无视中国主权的存在,擅自作出分割中国东北的决定。日俄战争是垄断资本要求重分世界领土而发生的战争:其后果是把小国从竞争舞台上扫除出去。
6. 《提尔西特条约》
【答案】《提尔西特和约》是指法俄于1807年7月7日签订的条约。两国结成同盟,俄国牺牲盟友普鲁士换取自己的利益,英国的反法政策反而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拿破仑打败第三次反法联盟后,于1806年7月建立莱茵联盟,欧洲列强更感受到法国的过分强大实力对自身安全的威胁。随着拿破仑对德意志野心的显露,普鲁士向英俄寻求保护。1806年10月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之后普法交战,法军大败普军,拿破仑乘胜进逼俄国。7月9日,普鲁士也和法国签订了屈辱的《提尔西特和约》接受了领土变更和赔款的惩罚条件。《提尔西特和约》的缔结宣告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瓦解。
7. 柏林问题
【答案】柏林问题是指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德国柏林,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争端和问题。苏联把西柏林看成是长在民主德国领土上的一个毒瘤,千方百计予以割除。而美国则利用西柏林的地理优势,把‘自作为向民主德国和东欧进行渗透活动的基地,并把保护美国在西柏林的权力看作是“考验西方的勇气和意志的伟大场所”。1948年6月,就柏林实行何种货币问题,导致了东西方对峙的第一次柏林危机。1958年11月,就柏林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导致了第二次柏林危机。1971年9月,苏、美、英、法四国就柏林问题签署了《关于柏林
问题的四方协定》。协定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不得单方面改变既成局面; 苏联保证西柏林通过民主德国境内至联邦德国的交通畅通无阻,并亨受优惠待遇; 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属于其管辖,但可维持和发展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协定还规定了苏联向西柏林派驻总领事馆和双方人口的往来等问题。协定签订后,柏林局势趋于稳定,但双方对协定的解释各取所需,因此,柏林问题依然存在,西柏林地位悬而未决。
8. 美日共同安全和合作条约
【答案】美日共同安全和合作条约,又称《新美日安全条约》,是指于1960年1月19日美国和日本在华盛顿签署的新安保条约。1951年9月8日,美国和日本在旧金山签订了《美日安全条约》,条约规定美军长期驻留日本。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积极要求修改这一条约,增强自己的独立地位。美国随着形势的变化,逐步调整对日本政策,企图通过修改条约缓和美日矛盾,推动美日军事合作。1958年9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同意就修改《美日安全条约》进行谈判。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在日本岸信介政府方案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新美日安全条约》从而取代了旧的《美日安全条约》。新约包括序言和10项条款,规定:①两国具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 ②日本要继续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并同意驻军; ③两国在军事上“采取共同行动”,对付“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的任何一方发动的武装进攻”。为了采取共同行动,应任何一方的请求,双方还将就条约的执行问题随时进行磋商。新约中删除了旧约中美军可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增加了“经济合作”条款。《新美日安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在依附于美国的前提下,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同美国结成了新的军事同盟关系,两国在新的基础上加强了合作。1969年美日两国同意新约期满后自动无限演唱。新约也适用于1972年5月美国归还给日本的冲绳地区。
9. 印巴分立
【答案】印巴分立是指原英属印度境内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印度人民争取独立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英国殖民者变换策略,决定对印度分而治之,并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主张根据居民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而王公土邦享有独立地位或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此方案为主要政党— —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7月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独立法》。8月14~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各自实现独立,成为两个自治领。1950年和1956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宣布为独立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印巴独立是英属印度人民长期坚持反殖斗争的结果,是印巴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英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政策也为日后的印巴关系埋下了隐患。
10.“金元外交”
【答案】“金元外交”是指威廉·塔夫脱总统执政时期(1909~1913年)为了排斥其他各强国对拉美的染指,达到独霸美洲的目的提出并实行的,旨在鼓励金融资本向海外投资以实现海外扩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