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897国际关系史之国际关系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政五国条约
【答案】安政五国条约是指对1858年(日本安政5年),荷兰、俄国、英国、法国分别同日本签订的通商条约的统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列强力图把日本纳入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50年代欧洲列强开始迫使日本签订一系列条约以谋取在日本的特权,打开日本的大门。该条约使日本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这也使日本国内封建制度的危机大大加深了。在内外危机日益加深之际,日本于1868年进行了摆脱危机的明治维新,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 拿骚协议
【答案】《拿骚协议》是指1962年12月,肯尼迪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巴哈马首都拿骚会晤,会谈后双方发表的一项关于建立北约“多边核力量”的声明。主要内容是:①美国向英国提供一定数量的北极星导弹换取英国放弃自己生产导弹的公一划,英国的这些核威慑力量将成为北约核力量的一部分,置于北约指挥之下; ②美国一也提交相当的核力量接受北约的统一指挥。英美的这些核力量将包括在一项北约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之内。拿骚会议后,肯尼迪即向法国表示以对英国的条件向法国提供北极星导弹,建立一支装备美国控制的核武器的多国舰队,以换取法国在核武器方面的合作。美国设想,由上述几支力量合并组成名义上隶属北约,实际上由美国控制的“多边核力量”,其实质仍是诱使英法放弃独立核计划。1963年1月14日戴高乐在巴黎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拒绝了美国的计划。宣布拒绝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同时,拒绝接受拿骚协议,反对“多边核力量”,坚持法国独立核力量。后来美国不得不放弃“多边核力量计划”。
3. “9·1l ”恐怖袭击
【答案】“9·11”恐怖袭击是指发生于2001年9月11日,美国4架民航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击纽约市的世贸中心双子大厦,一架撞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一角,一架在宾夕法尼亚洲坠毁的事件。据统计,袭击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失踪。“9·11”之后,小布什政府不但没有收敛其对外政策明显的单边主义倾向,反而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了。在反恐问题上,尽管美国政府表示要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合作,但在具体行动上基本是“独断专行”,并且使反恐斗争的含义不断扩大化。小布什政府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一意孤行,不惜开罪别的国家,包括西方么盟国,将美国的利益置于国际利益之上,并推动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向“单极化”方向发展。
4. 世贸组织
【答案】世界贸易组织是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可对多边贸易协议的
所有事务做出决定。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它的游戏规则对于世界贸易体系的确立乃至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多边经济体系中三个国际机构之一,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繁荣、安全和负责任的经济世界。其基本职能包括:①世贸组织是制定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并监督和强化所有成员实施规则的组织; ②世贸组织是各成员之间就相互开放市场进行谈判的场所; ③它是解决各成员之间贸易纠纷和争端的有效机制。
5. 道威斯计划
【答案】“道威斯计划”是指鲁尔危机发生后,在英美的策划下,研究赔款问题的专家委员会于1923年11月成立,并于1924年提交的建议书。该计划大大削弱了德国每年的赔偿额,使赔款的控制权转移到了以美国为首的仲裁委员会手里,而德国支付给英法的国的大部分赔款又以归还战债和偿付战争利息的方式转回美国手里。1929年6月道威斯计划被杨格计划取代。道威斯计划是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改变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对德国20年代中后期军国主义经济的复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把从美国得到的贷款大部分用来发展同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到1929年德国工业总产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其中化学、电力和光学工业居世界之首,为它摆脱《凡尔赛和约》的约束提供了物质基础。
6. 星球大战计划
【答案】星球大战计划是指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3月23日在关于国防开支和防务技术的电视讲话中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是把战略弹道导弹拦截和摧毁在到达美国国土之前,以求达到消除战略弹道导弹的威胁的目的。他说战略防御计划是“减少核战争危险的途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和性质如下:①发展有效的防御对付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确保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以美国的技术优势,谋求建立一个“较为安全和稳定的世界”。②战略防御计划仍然是威慑。过去是利用核报复来威慑,使敌手不敢轻易发动侵略。美国“必须谋求另外一种遏止战争发生的手段”。美国要设法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迅速进行大规模报复”的局面,而“更加依靠不威胁任何人的防御系统”,即战略防御计划。③战略防御计划是“一个集中搞先进防御技术的研究计划”,目的在于“寻找方法,为遏止侵略、加强局势的稳定和增进美国和我们的盟友的安全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④战略防御计划是针对苏联“不断大规模扩大反弹道导弹力量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使美国和苏联科研稳妥地同意进行大量削减、甚至最终消除弹道导弹及它们携带的核弹头”的有效途径。⑤实施战略防御计划需要盟国的合作。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是美国推行强硬的军事新政策的反映。它标志着美国核战略思想的转变。美国制定与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也是对苏联发展核力量和防御项目的反应。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在美国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起了高度重视与不同的反响。
7. 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超越遏制”战略是指1989年乔治。布什入主白宫后,提出的越出遏制阶段进而为
90年代制定的新政策。其基本内容包括:①要求苏联调整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朝着开放的社会演进,回到世界秩序中来; ②要求苏联保证支持东欧和中欧各国自决,拆除铁幕和推倒柏林墙,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和自由的欧洲; ③要继续坚持以实力求和平的基本方针,坚持威慑战略和联盟战略,以保持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强大,以此作为推行超越遏制战略的基础。超越遏制战略是遏制战略的继续和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超越遏制的日标要比简单地遏制共产主义大得多,它不仅要在“铁幕”外面遏制苏联,而且要把斗争推进到“铁幕”里面去。“超越遏制”并不是要放弃遏制,而是要在继续保持军事遏制的同时,对苏联发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攻势。
8. 新东方政策
【答案】新东方政策是指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的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策。1969年10月,波兰特组织社会民主党政府后,面对苏联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感到难于依靠武力重新统一德国,决定调整过去的“哈尔斯坦主义”政策,在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成员之前提出,“与东方谅解”,推行新的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承认并保证战后欧洲边界不可侵犯,特别是承认民主德国和波兰在战后划定的奥德一尼斯河边界线,以利改善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使之进一步正常化; ②改善和发展同民主德国的关系,以最终解决德国问题为新东方政策的根本目标,承认民主德国是第二个德意志国家,但不认为它是“外国”,主张建立“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特殊关系,以加强两个德国之间的往来,在欧洲的“和平环境”中,对民主德国用“通过接近促其演变”的方法实现德国统一。新东方政策通过联邦德国与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国签订的一系列双边条约,全面实现了同苏联和东欧关系正常化,客观上也满足了苏联巩固战后欧洲现状的要求。1982年其他政党在联邦德国执政后,也继续推行了这一政策。
9.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指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简称北约,英文简写为NA TO 。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北约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重要的军事力量。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并不扩展成员国。
10.集体安全(collect security)
【答案】集体安全是指以集体方式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它与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