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896中外政治思想史之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
【答案】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日益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栓桔,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提上了西欧社会发展的日程,这就给予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为了适应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需要,欧美一大批思想家如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坞和卢梭,美国的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时期。
尽管这些政治学家所论述的问题和角度各有侧重,其政治态度也有保守、激进之分,可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观念,“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2)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3)从所谓理性的人性论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
(4)根据其对于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方案。
就其本质而言,这一时期的政治学说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治思想上的投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结果。
2. 论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答案】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其目的是保证公民的政治自由。“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
(1)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深受英国和罗马共和国历史经验的影响。孟德斯鸠对罗马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深得其共和精神的实质。他认为罗马共和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通过将权力分配给人民、元老院和高级官吏避免了权力的滥用。孟德斯鸠早年研究洛克的分权理论,后来又旅居英国多年,实地参观英国议会,听取议员辩论,对英国式的公权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孟德斯鸠本人也承认他的分权理论是以英国为原型建立起来的。
(2)孟德斯鸠认为,一定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利”。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即分权,孟德斯鸠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
司法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即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是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
(3)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分权学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即分权,孟德斯鸠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与司法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即制衡,他认为,三种政府权力之间应该是彼此制约,以达到一种均衡。
(4)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1789年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以孟德斯鸠的分权与政治自由的基本理论为蓝本。美国宪法也是以其分权理论为指导原则而制定的,使分权理论第一次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3. 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思想?
【答案】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合乎理性和时代精神的政治制度。黑格尔认为,古代把国家制度区分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种区分只体现了一种外在的差别,即掌权者数量上的差别,它是以国家权力尚未分割的实体性统一为基础的,因此缺少足够的深度和具体的合理性。黑格尔很赞赏孟德斯鸠对不同政体的原则的论述。孟德斯鸠提出,品德是民主制的原则,节制是贵族制的原则,荣誉是君主制的原则。黑格尔认为,这种表述是非常深刻的见解。然而,他不同意孟德斯鸠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主张。
因此,他在阐述君主立宪制的权力划分原则时,十分强调作为机体的国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具体表现为:
(1)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王权代表整体的统一。君主是君主立宪中的统一的因素,是整体的代表。君主代表国家的人格,代表国家的统一,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2)行政权就是执行和实施国王的决定,贯彻和维护现行法律、制度和公益设施等等。同时他强调必须对官吏进行伦理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掌握行政业务的同时大公无私、奉公守法、温和敦厚。
(3)黑格尔在抬高土权的同时贬低了立法权。把国家制度看作是不受立法权支配的独立的东西,从而否定了立法权是确立国家制度的最高权力。
黑格尔的君主立宪制主张显然吸收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中的一些内容,使其为德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支持,这反映出他实现国家统一的真实愿望。鉴于当时德国仍处在半封建半官僚的专制政治之中,并不存在实现民主共和制度的条件,他的主张恰恰折射了他那个时代的德国现寓。
4. 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答案】孔德是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有《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政治体系》和《实证宗教教义问答》等。
(1)孔德实证主义体系的内容
改造社会就要改良人们的精神和道德,关键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人们确立可以遵循的、确定的信念和原则。孔德自认为他创立的实证主义体系为改造社会提供了依据和指南。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按照孔德的解释,所谓实证含有“实在”、“有用”、“确定”等意思,而只有经验事实或现象才是“确定”的。实证哲学在于研究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以获得实在的有用的知识。至于事物的本质,他认为是超乎现象之外的,因而是不可能认识的。孔德宣称,实证主义超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范围,只有它才向人们提供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所以,实证主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或知识的发展。它经历了廿个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类社会也出现了三种社会政治制度。
a. 神学阶段。这是人类理智发展的最初阶段,人类精神探索的目标主要是万物的内在本性,是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宗教神学。神学阶段曾一度对社会起过有益的影响,但它毕竟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最终退化和腐朽了。
b. 形而上学阶段,或叫做抽象阶段。人们从神学的羁绊中摆脱出来. 用抽象力量代替神力去探索自然的本质. 说明事物的现象. 用抽象的概念和知识代替了神学概念和知识。孔德认为,反对神学政治的真正的力量是科学精神,而这恰恰是实证阶段的特征。
c. 实证阶段,也叫做科学阶段,是人类理智发展的最后阶段。孔德认为,这种实证哲学对科学进行分类,以便给人们提供用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用以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真正信念来代替专断意志的法律,并把自然法则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社会改革上。实证主义哲学是惟一能改造社会的力量。
(2)对实证主义体系的评价
孔德的实证主义体系实际是把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他关于历史阶段的划分以及社会学的创立,正是为资产阶级从“理想的”向“现实的”、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提供理论根据。
5. 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答案】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如下: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突出特征。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在政治上表现为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位。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的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由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