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炭疽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A.炭疽杆菌侵入伤口及破损的皮肤,芽孢即复苏繁殖。 B.炭疽感染的组织病理特征为化脓性炎症。 C.外毒素可引起全身毒血症状及组织坏死、出血。 D.炭疽杆菌形成的荚膜有抗吞噬作用。 E.炭疽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感染性休克。
炭疽病人病原治疗首选()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氯霉素。 D.四环素。 E.链霉素。
肺、肠炭疽病人的隔离期是() A.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 B.临床症状消失后10天。 C.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 D.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3次阴性。 E.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每5天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
对炭疽病的处理,哪种方法不妥() A.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B.体温较高时,采用物理降温。 C.创面切开引流,剪掉坏死组织。 D.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医护人员注意自身防护。
下列哪项不是炭疽病的临床特征() A.肺炭疽、肠炭疽病情凶险。 B.皮肤炭疽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C.传染源是食草动物。 D.易并发败血症。 E.病后免疫力短暂,故易重复感染。
皮肤炭疽病人病原学检查标本最佳采取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