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629中国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地实现全面入侵中国的?

【答案】(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破坏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路,采取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反诬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和“袭击日军”,并以此为借口,焊然进攻沈阳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于1932年1月轻易占领了东北,并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实行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

(2)为转移国际社会对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视线,同时取得占领中国内地的基点。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闸北发动进攻,十九路军不顾当局指令,奋起反抗,但终不敌。中日于5

,允许日本侵略军在上海驻扎。 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

(3)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开始向华北进犯。1932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2月,进犯热河。

,承认日本侵占东到5月,日军己控制长城各口和冀东,平津危急。中日议和,签订《塘沽协定》

三省与热河的合法性。

,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的统治权的无理要求。(4)1935年5月,日本破坏《塘沽协定》

6月,《秦土协定》签订,中国在冀察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7月《何梅协定》达成,不仅使华北门户洞开,且承诺取消反日活动,之后日本又谋划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自治,华北事变的发生使华北危机达到顶点。

2.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武汉是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是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各省革命党人联络的枢纽,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据点和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

(2)武汉地区的革命党人进行了长期艰巨的革命准备工作。许多革命知识青年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在军队里进行艰苦细致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组织网遍及湖北新军各基层单位,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04年起,先后组建了科学补习所、日知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争取对象。

(3)1911年的广州起义和四川保路风潮,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意志,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3. 洋务派创建民用企业的原因是什么?民用企业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案】(1)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兴办民用企业的原因主要有:

①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经费困难。官办军事工业本身没有从利润转化来的资金,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由于军事工业耗资巨大,清政府财政枯竭,无法筹措足够的款项来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洋务派在实践中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即必须发展民用工业以积累资金,建立必要的经济基础,借以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而民用企业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赢利多,可及时补充军事工业所需经费。

②遇到原料、材料供应不上和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开办厂矿既可解决原料、材料的困难,又可堵塞漏厄。兴办铁路可以便利于调兵运械,同时,新式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办新式交通运输业。

③抵制洋商倾销洋货和进行经济掠夺。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就包括抵制外轮掠夺和加强国防两种意图,而他创办上海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抵制洋布进口,与外商争利的目的。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进行“自强”活动、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经营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企业。

(2)民用企业的特点:

①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仍带有较明显的封建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中的工人以出卖劳动力为主,与企业的主人是雇佣关系。所以这种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它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又带有不少的封建性,管理机构实为封建衙门的翻版。

②洋务派民用企业,大都具有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后,就获得10年专利权,不许商人另设新厂。

③经营管理极端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少数人发了横财,而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3)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作用。洋务派兴办的新式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这些新式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建立了初步的基础。

②产品是作为商品而进行生产的,从而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某些产品起到了抵制洋货的作用。

③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造就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力量,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经验,使近代科技知识得以传播。

4. 戊戌变法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和救亡运动,是由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封建制度的沉重压迫下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形势下发起的,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一个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变法运动发动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变法的目的是要改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标志着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3)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制度挑战,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新学,猛烈冲击了封建主义旧学,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作用。

5.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①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③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1)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的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