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27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国家元首有哪些职权?
【答案】我国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宪法规定,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特赦令,发布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2)任免权。国家主席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任免国务院总理及国务院的组成人员。
(3)外交权。国家主席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4)荣典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2. 政治权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政治权力既是社会政治关系的核心内容,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治关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从政治关系来看:
①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政治权力主体的成员通过凝结成为特定的强制性力量,维护和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
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政治权利的确认和实现都离不开政治权力的作用。
(2)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①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人们的一切政治斗争都是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人们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运用政治权力实现的; 人们的政治参与是通过特定方式对政治权力的影响和作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
②社会政治体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国家是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制度构成; 政党是执掌、影响或谋求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 而政治社团则是代表不同方面利益,以影响社会公共权力为中心任务的社会政治组织。
③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社会政治文化反映着政治权力的本质、内容、特点、运行和发展状况; 政治文化依附于社会政治权力,特定的政治文化为特定的社会政治权力服
务。
④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显示着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3)从社会生活来看:
①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且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 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能够极大地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
④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政治权力是凌驾于社会或特定组织之上的巨大力量,因此,它的特定性质、组织构成、运行方式、规则规范小仅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而且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3. 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1)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2)政治参与在本质上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因此,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所赖以存在的政治条件。在民主政治中,公民个人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直接或者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人们在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力-面这种既能又不能的局面,是由民主政治的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因素决定的。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和政治参与呈正相关关系。
a. 民主时代在市场机制中商品经济的发展,造就更多的参与型公民;
b.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公民不得不诉诸政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利益;
c. 经济发展同时也促使政府职能扩大,这也意味着政府扩大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政府作用影响的公民为反过来影响政府作用,就不得不提高参与程度;
d. 对公民个人来讲,经济发展使个人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变得日益重要,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每个公民的国家意识。
②社会地位
由于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人们的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从而也与人们利益的能否实现相关。因此,一般在财富、教育、职业、权力和威望等力一面均处于较高层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高些; 而在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地位的公民,其政治参与程度就弱些。
③政治心理
从行为主义研究的角度看,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展开的。政治参与行为也
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的驱动力。
④政治机制
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必然要受到政治自身因素的影响。本质上,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对政治参与有重大影响作用。但直接对政治参与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等。
4.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项比革命更加艰巨的工程?
【答案】(1)改革者既要反对保守者,又要反对激进者。保守者会阻挠改革的进程,而激进者则有可能过于急躁而把改革引向失败。改革者应当采取弹性政策,尽量使其政策具有最大的适应性。革命者的目标很明确,竭力使政治两极化,政治问题简单化,以分清敌我阵线。革命者是在分裂社会力量,而改革者要驾驭各种社会力量。因此,改革者应该具有比革命者更高超的政治才干。
(2)改革是一场渐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有利于统治阶级政治秩序的发展。这就要求改革者要精心设计和控制社会变革的速度、方式和时机。而革命是一场暴烈的社会运动,任何破坏现存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对革命者都是有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者的任务就是破坏秩序,而改革者的任务则是要控制秩序。
(3)改革无论是以变革社会经济结构为开端,还是以变革政治体系为开端,最终都是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体系均衡发展,而不是互相牵制。但是,革命者首先必须进行政治动员,然后利用动员起来的社会势力促成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因此,改革者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战略,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从改革实践中看,全面的闪电式改革是一条失败之路,而分项的渐进式改革则有成功的可能。
5. 简述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答案】政治合法性的途径因政治统治类型不同而不同,基本有以下几种:
(1)传统型的政治统治,以传统的习俗和习惯形成的政治价值和规则为依据而建立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统治,其统治是“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在这种政治统治中,社会成员政治认同的是传统的政治习俗和习惯。
(2)魅力型的政治统治,是政治权力执掌者和政治统治者凭借自己的政治人格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建立政治权威,获得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的政治统治,这种统治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_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
(3)法理型的政治统治,则是把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即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法律和政治规则的权威基础上的政治统治,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之上”的政治统治,人们服从的是法律和政治生活的规则,“服从有合法章程的、事务的、非个人的制度和由它所确定的上司”。
6. 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政治管理不过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一种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重要行为体现。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和社会后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包括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