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真人秀的特点和类别。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的共同特点。
(1)真人秀的特点
真人秀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和规定场景之下发生的真实故事,从这个意义上看,真人秀节目结合了虚构和非虚构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
a. 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纪录片的伴随式记录方式,而且以全方位、近距离拍摄和刻画参与者内心为重要表现内容。
b. 在结构上又通过规定情境和预先制定的游戏规则来强化戏剧冲突,使得节目进行过程中参与者的行动和命运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同时,观众不同程度的互动和参与,也是节目的一个重要看点。
(2)真人秀节日的类别
①室内真人秀。如《老大哥》、《完美假期》等。
②野外生存类。如《幸存者》,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北京电视台等的《走进香格里拉》。
③表演选秀类。如《美国偶像》、《天桥骄子》,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
④竞技类。如《学徒》,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生活时尚频道的《魔法天裁》。⑤身份互换类。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记》、东方卫视的《明星行动》、北京电视台的《相约新家庭》。⑥婚恋类。如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⑦其他。如从减肥、美容、装修到宠物狗竞赛等各类不同的真人秀。
2. 简述电视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方式。
【答案】电视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声画合一
声画合一是指声音和画面表达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声画合一的传播方式,能够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声音和画面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组合方式。
(2)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又称声画对列,是指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组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声画对位的结构形式是声音和画面关系的一种升华和飞跃,使声音和画面不再互为依附,而是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大大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容量,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
在影视实践中往往会根据实际的需要,采取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2简述中国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编排特点和内容模式。
答: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从节目到栏目化,再到频率/频道专业化的变化过程。
(1)广播电视板块式节日编排的特点:
①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 传统节目编排结构分散,时间长度随意性较大。在广播节目构成上,板块式结构将全天的播出时间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中再由基本固定的集约式小栏目构成板块式节目。
②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 而传统结构中节目内容基本互相独立,缺少联系。板块式节目中,若干子栏目以一定内在联系为纽带组合起来,使整个板块式节目形成有机的整体风格。
③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 而传统结构的节目内容界定明确,指向单一。板块式节目兼具新闻、信息、服务、文娱等各类节目特性,汇集多方面的内容于一身。
(2)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内容模式:
①内容集约模式
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在这类的板块式节日编排模式中,大多数受众需求的集中指向制约、决定了节目的内容安排。根据受众一般的生活习惯,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具有相对比较集中稳定的指向,符合受众的普遍需求是内容集约模式节目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②对象集约模式
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对象集约模式的板块节目的目标受众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其节口内容为满足特定的受众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广泛需要。
③混合模式
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混合模式板块式节目的手中群比较广泛,很少有特殊规定性; 同时由于受众群的广泛势必引起其收听需求的广泛性,就决定这类节目的内容比较宽泛。
3. 简述广播电视从业者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意识。
【答案】(1)广播电视从业者的社会角色
广播电视从业者集“广播人”、“电视人,,和“社会人”于一身。随着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的大量运用,和广播电视记者越来越普遍的采编合一,甚至采编播合一的工作方式,广播电视记者在话筒前和荧屏上频频出现,成为广播电视节目中重要的构成要素。这种特殊的新闻传播方式,不仅为广播电视从业者的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之其他媒介记者更高、更严格、更细致的要求,而且也常常在实践中,由于卜述两种角色在不同状况和情境下,会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和矛盾,为广播电视记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惑。对于上述“广电人”与“社会人”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当,往往会影响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质量。
面对广播电视从业者两种角色的冲突,应做到以下方面:
①优秀的新闻从业者,首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人,广播电视从业者具有既是“职业人”又是“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广播电视业也具有既要传递信息又要整合社会的多种功能。
②作为“职业人”与“社会人”的统一,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有可能时时处处都在摄像机“眼睛”注视下,稍有不当便会影响到受众对所报道内容的信赖程度和接受程度。
③面对镜头和话筒的广播电视从业者,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作为“社会人”的个体自身,而且还作为“职业人”代表其所在节目的风格特征和媒介的形象。
(2)广播电视从业者的职业意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的许多业内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从业者必须强化下述种种意识。
①导向意识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广播电视亦不例外,而舆论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每一个广播电视从业者自觉地强化自身的导向意识,井贯彻到广播电视传播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播电视影响力巨大,牢牢把握导向格外重要,无论在新闻节目还是娱乐、服务节目中,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积极、健康的精神需求,是广播电视从业者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
②精品意识
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越来越成为中国广播电视业自觉的追求。以电视为例,“精品战略”取得的实绩主要体现在:在产品形态上,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精良; 电视节目在传达文化内涵方面表现力更强。
③责仟意识
广播电视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其传播之迅速,受众面之广,信息量之大,影响力之深,都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广播电视工作从业人员,离不开时代给我们提供的特定条件和背景,离不开国家整体发展的布局,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与职业意识。
4. 简述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答案】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日标。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是新闻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势必有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