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大学旅游学院850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一种情况最不应该采取群体决策方式( )

A. 确定长期投资于哪一种股票

B. 决定一个重要副手的工作安排

C. 选择某种新产品的卜市时间

D. 签署一项产品销售合同

【答案】D

2. 在集权网络中,有一个或两个主要的信息发送者,最集权化的网络是( )和( )。

A. 轮型

B. 风车型

C. 圆型

D. 星型

E.Y 型

【答案】A.E

3. 下列有关决策的表述中,不正确是( )。

A. 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B 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C. 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D. 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

【答案】D

【解析】决策理沦认为,最优方案往往要求从诸多方面满足各种苛刻的条件,只要其中有一个条件稍有差异,最优目标便难以实现。所以,决策的结果应该是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满意方案。

4. "U ”型组织结构是指( )。

A. 直线制组织结构

B 职能制组织结构

C.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 矩阵制组织结构

【答案】B

【解析】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

①直线制组织结构,又称“军队型”结构,是指组织中的各种职位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行政主管行使统一指挥和管理职能,不设专门职能机构的结构;

②职能制组织结构,又称“U 形”结构,是指在各级行政主管之下,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拥有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的管理职能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有权直接指挥下级单位的结构; ③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指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I}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助手,实行行政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结构; ④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M 形”结构,是指在公司总部领导下设立若干个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公司总部主要充当外部监管者角色,对各事业部的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同时提供财务、法律等支援服务的结构。

5. 公司好几个青年大学生在讨论明年报考MBA 的事情。大家最关心的是英语考试的难度,据说明年将会有很大提高。请根据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判断以下4人中谁向公司提出报考的可能性最大? ( )。

A. 小郑大学学的是日语,2年前来公司后,才开始跟着电视台初级班业余学了些英语

B. 小齐英语不错,本科就学管理,但他妻子年底就要分娩,家中又无老人可依靠

C. 小吴被公认为“高材生”,英语棒,数学强,知识面广,渴望深造,又无家庭负担

D. 小冯素来冷静多思,不做没把握的事。她自信MBA 联考每门过关绝对没问题,但认为公司里想报考的人太多,领导最多只能批准1人,而自己与领导关系平平,肯定没希望获得领导批准

【答案】C

二、简答题

6. 简述动机的主要功能。

【答案】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称为动机。个体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行为的性质与内容,动机总能表现出个体内在的心理面貌。个体的行为动机的性质和强弱,对其行为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动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l )发动功能。动机具有唤起行为的始发功能,能驱使一个人产生某种行动,即能发动行为。但是动机引起行为,还需要一定条件,即提出与动机相应的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去行动。

(2)选择和导向功能。动机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和进行学习的基础,能指导人们做出相应选择,从而使行动朝着特定的方向、顶期的目标进行。

(3)强化功能。动机具有保持和巩固行为的作用。行为的结果对人的动机有很大影响。动机会因良好的行为结果使行为重复出现,得到加强:动机也会因不良的行为结果使行为受到削弱或减少,致使行为消失。

7. 结合实际阐述控制职能的重要性。

【答案】在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职能之一的控制工作,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或随组织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其根本原因在十管理职能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控制。因为理想的状态是不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现实的,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决定的:

(1)环境的变化

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环境,其中各个影响企业活动的因素永不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那么,企业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组织企业经营,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东西。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行调整,从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

只要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企业主管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活动。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助手代理部分管理事务。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助手也会再委托其他人帮助自己工作。这便是企业管理层次形成的原因。为了使助手们有效地完成受托的部分管理事务,高一级的主管必然要授予他们相应的权限。因此,仟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控制系统可以提供被授予了权力的助手的工作绩效的信息和反馈,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促使利用这些权力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的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力不负责任地滥用或活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及时的采取纠正行动。

(3)工作能力的差异

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也仍然是必要的。这是由小同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地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造成冲击。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