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3历史学综合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 )

A. 晋察冀根据地

B. 冀鲁豫根据地

C. 湘鄂赣根据地

D. 陕甘宁根据地

【答案】C

【解析】湘鄂赣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又称湘鄂赣苏区。1928年7月,平江起义成立的红军第5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同年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

2.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打开入侵华北的门户的条约是( )。

A. 《塘沽协定》

B. 《何梅协定》

C. 《中日友好协定》

D. 《秦土协定》

【答案】A

【解析】《塘沽协定》是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5月31日签定的九一八事变的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抵、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人门。

3. 1927年周恩来给中央的意见书中说:“屠杀民众,捣毁党部,工会纯由蒋氏指挥……政府遂下决心讨伐,迅速出师,直捣南京。”文中的政府指( )。

A. 广东国民政府

B. 中华苏维埃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武汉国民政府

【答案】D

【解析】政府是指当时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

4.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B. 没收地主土地

C. 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D. 保护中农

【答案】A

【解析】中国历史上三次土改,三次之间的区别: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5.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

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

B. 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变化

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 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变化的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阶级矛盾占主导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农民阶级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采取的土地政策基本原则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抗日的胜利,对地主阶级的土地只是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以便兼顾地主和农民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南京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中,最终确立的“五院政府”包括( )。

A. 考试院、行政院、法制院、司法院、监察院

B. 行政院、立法院、考试院、司法院、监察院

C. 司法院、审计院、行政院、考试院、法制院

D. 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大学院、监察院

【答案】B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分别执行五项治权,并设国务会议处理政务,解决院与院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五院的建立是逐步进行的。

7. 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 )。

A. 五卅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是新文化运动没有同工农运动结合,而是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初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后期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主体,并发展为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也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动摇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五卅运动后,革命风暴扩展到全国。广州、北京、南京、武汉、天津、长沙、济南、徐州、青岛等数十个城市的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游行示威或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加入斗争的行列。全国投入到这场斗争的群众约达1200万人。这是“五四”后出现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高潮。这次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8. 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币制改革,宣布以( )

A. 金圆券

B. 银元

C. 美元

D. 军用票

【答案】A

【解析】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比率收回法币。取代法币,决定强行收兑国人的金银和外币。发行金圆券,以一元金圆券兑换300万元法币

9. 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为了( )。

A. 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B. 解决民主革命遗留问题

C. 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间题

D. 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问题

【答案】C

【解析】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