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系统理论
【答案】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构成要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父母与子女)系统、手足(兄弟姐妹)系统。
(2)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2. 自决
【答案】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下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做出决定,犯越姐代l}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
①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当事人的自决权,就是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3. 互动治疗
【答案】互动模式又称互惠模式,这个模式的主张者是施瓦茨,他认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
(1)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互动和沟通理论也对此模式有影响。它主要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同时它也关注小组成员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2)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小组通过成员的交谈和讨论来决定它的具体目标。
4.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5.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6. 简述社会工作的增能理论。
【答案】增强权能理论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和群体增强他们的权能。
(1)增强权能理论的历史:
①美国学者巴巴拉. 索罗门1976年出版《黑人的增强权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首先提出了增强权能的概念,并使增强权能的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
②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强权能时代”,是在198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增强权能的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都有快速发展。
(2)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
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③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
④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受助人的权能不是助人者给予的;
⑤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受助者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互动,从而能实现自己。
(3)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
①伦理价值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在伦理价值上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受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
②干预认可
干预认可是指来自各个方面的对干预计划可能的允许范围。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在各方面允
许的范围内为受助者争取更多的资源。社会工作者要协调各方面的限制,使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一致。
③概念框架
在概念框架方面,增强权能观点认为,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的。权能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上:a. 个人层次; b. 人际层次; c. 环境层次.
④助人过程
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注重独特的助人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 受助者与工作人员要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
b. 重视受助者的能力而非缺陷;
c. 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d. 确认受助者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e. 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人成为服务对象。
(4)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索罗门提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受助者提高权能:
①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②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③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者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受助者自己则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④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7.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评估。
【答案】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
(1)对课程设置检验的途径
课程设置是否是有效的和成功的,有两个途径进行检验:
①实践的途径,即对其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
②就课程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
(2)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评估一般有以下几种评估方法:
①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过程所应达到的要求的具体规定。在完成了一个具体的教学周期后,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估就可以确定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②成本与效益的实现
办教育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每一份投入都应有相应的收益。具体来说,每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投入越低,也就意味着成本越低,相对效益就越高。
③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程度
从理论上讲,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确定的。相对于这种确定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