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文化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为:
(l )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舞台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其东南濒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而至西、至西南、至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在这样一个辽阔地域里生息的中华民族,有足够广阔的天地创造自己的文化,演绎自己的历史,它的文化创造无需借助他人的土地。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内敛性和保守性的环境因素。
(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复杂地貌和不同气候给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巨大影响,人们依据这些条件决定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中国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
(3)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山多水多。高山耸立,千峰竞秀; 河湖纵横,百川归海,构成一种气度非凡而又深刻隽永的山水环境。中国地名多因依山傍水而得,体现出中华民族依托山水的内在精神。
2. 中国人的“名”与“字”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案】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故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1)中国人的“名”与“字”的区别
①名与字意义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字义相反。
②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名壬字辛,取水生于金之意。
(2)中国人的“名”与“字”的联系
①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国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
②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鲁国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老二,故字仲尼。
3. 中国姓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案】中国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
(1)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他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
姒、赢等。
(2)以国邑为氏。如鲁、卫、晋、虞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4)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如牛、关、柯、丰等。
(5)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则可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6)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等。
(7)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西门、东郭、东方等。
(8)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
(9)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但却很有意思。如李、林、昃等。
(10)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姬改为周、淳于改为于等。
(11)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
4.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受到过哪些外来影响? 举若干例子说明。
【答案】自古以来,我国受外来文化影响有:
(1)宗教信仰
①玄藏西游将佛教带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的文化交融之一。佛教先在藏族地区扎根并传入蒙古族地区,成为蒙古族的主要信仰,在汉族地区得到推广。
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逐渐成为西北一些民族的信仰。
(2)丝绸之路的开辟将欧洲的作物种了带入中国,还有阿拉伯数字。
(3)鸦片战争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基督教文化、犹太文化及其他周边民族的文化,都被中国文化有所吸收,人们的衣食住行得到变化等。
一、简答题
1.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答案】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过程:(1)春秋战国以前,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因此官吏的选拔,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统关系,子孙世代做官,国君不能随意任免,选士做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己。
(2)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士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形成“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士位居第一。这时实行的选士制度是“客卿制”,即将相重臣往往从下层军士或平民中选拔,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解决君主或其他统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一展才干。
(3)由秦及汉,进入封建集权时代,统治阶级需要大批为‘已效命的人才,便扩大了选拔的范围。其基本办法有两种:一是察举,即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官员经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由朝廷授予他们官职。二是征辟,由皇帝和官府直接聘请有名望的人来做官。
(4)魏文帝曹丕当政,采用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5)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规定各州被举荐的人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被录用,从而拉开了科举制的序幕。隋场帝时开“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这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此后的历朝统治者都采用这种方法取士。
2.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
(1)窦玛丽与各级官员和社会名流交往,宣讲欧洲文物和典章制度,介绍西方的天文、算学、理化知识,将自鸣钟、地图、天象仪器和二棱镜陈列于室内任人参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窦玛丽的传教活动汁意吸纳中国传统文化,融儒学与天主教义于一体,因而在明朝官绅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徐光启、李之藻、杨廷揭等朝野名流先后受洗,成为明末中国天主教的三大支柱。
(3)徐光启还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李之藻则随利玛窦学习地理和历算。双方在编译科学著作过程中,交流中西学术成就,沟通中西学术传统,为中西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路径。
(4)清朝政府建立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第一次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监正,直至光禄大夫; 后来又有比利时传教十南怀仁出任钦天监监正,为清王朝主持制造天文仪器。有的传教十还在宫廷充当表匠、药师、画师、御医等,为推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