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五十年来秦岭北麓(西安段)自然资源变化轨迹研究

关键词: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 时间序列法 西安市

  摘要

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西安市两大主要自然资源(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近四十五年来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运用了时间序列法中的滑动平均法,对耕地资源中年末实有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水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近五十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绘制了5年滑动平均曲线图,与多年平均值进行了对比,分别找出了各曲线变化的成因。同时根据各年代绘制了各类数据的柱状图,进行了年代间的比较。经过分析,各年之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高产稳产的耕地面积被大量征用,农转非的建设性占地,致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减少;各年代耕地面积的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径流量的变化影响了农田灌溉面积的数量,粮食价格影响了粮食的播种面积,粮食单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水利水保设施的完善。同时对水资源中的降雨量、地表径流总量和水资源总量也绘制了5年滑动平均值图,与多年平均状况的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径流量和降雨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分成了两个不同阶段,主要是根据改革开放之前与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地表面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径流量受地表面性质的改变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还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同时,分析了西安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恢复能力,对资源人口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了研究,西安市水土资源匹配比较的不合理,对西安市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政府提出了西安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和对策措施。加大闲置土地的清查力度,着力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建设地表水源工程,置换超采的地下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必须在西安市大力节水防污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影响调水区的生态与环境,同时要充分注意调水的经济可行性,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资源开发利用的分级、分类、分时空利用规划,合理的确定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发挥重点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带动作用,加强政府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是实现西安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西安市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稳定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耕地的占用,造成耕地资源的非农转化,同时驱动着耕地资源向高效益的用途转移。耕地资源的非农转化现象是由经济发展对建设性用地的不断需求驱动和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供给驱动共同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资源利用数量的增加和环境负荷的增加,科学地预测未来资源与环境和人口的协调程度对于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