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960建筑学基础(自命题)[专硕]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贝聿铭

【答案】贝聿铭是美国现代建筑大师。他出生于中国广东,并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48年,贝聿铭与房地产开发商泽根道夫的合作,在美国首开了开发商直接与建筑师合作的先例。1955年,贝聿铭创建事务所,事务所不仅由建筑设计师组成,还包括一些规划师和室内设计者。这使得他设计的建筑与整个城市的建筑、自然与人文环境等紧密联系。贝聿铭坚持他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但对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的使用更加富于创造性,也使现代建筑有了新的面貌。其代表性建筑有美国科罗拉多州大气研究中心、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办公楼、北京香山饭店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等。

2.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答案】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是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的设计作品,位于纽约肯尼迪机场,1961年建成。候机楼主体建筑由4个“Y”形的墩柱支撑的4片混凝土结构薄壳体构成,且每片薄壳体都向内倾斜,形成了如展翼般的屋顶形式,其余地方则由大面积的玻璃窗覆盖。20世纪50至60年代,薄壳体结构非常流行,也出现了包括悉尼歌剧院和候机楼这样的优秀代表,开启了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窗结构建筑的新形式。沙里宁以他所设计的几所此类建筑奠定了他有机形式现代设计大师的地位。

3.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种要素

【答案】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是指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出自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凯文•林奇的代表作《城市意象》,书中重点讲述了城市的面貌,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意象》强调城市的景观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一种特殊而新颖的设计理念。《城市意象》认为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城市设计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对于不同条件、不同人群,城市设计的规律有可能被倒置、打断、甚至是彻底废弃。

4. 法国皇家宫殿的美术馆

【答案】法国皇家宫殿的美术馆是一座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座建筑底部使用了连续拱廊和通层的方形巨柱的形式,中间加入一层高窗,并通过相同的装饰与下层相统一。这种独特的设置使室内采光量大大增加,也活跃了建筑外立面。建筑顶部采用法国传统的高屋顶形式,

并与建筑相对应开设窗口,使整个建筑立面显得格外通透。

二、简答题

5.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何年代?主要代表作和建筑风格是什么?

【答案】(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又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发生于19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它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这是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H 用品设计上的反映。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实践人物是艺威廉•莫里斯。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芝加哥建筑学派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广泛影响了欧洲大陆的部分国家。工艺美术运动是当时对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并为之后的设计运动奠定了基础。

(2)代表作品及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是魏布设计的" 红屋”,其建筑风格如下:

①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②在装饰上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各种古典的复兴风格;

③提倡中世纪时哥特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

④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的趋势;

⑤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6. 阐述包豪斯校舍的特点。

【答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迀到德绍,格罗皮厄斯为它设计了一座新校舍,包括教室、车间、办公、礼堂、饭厅、及高年级学生的宿舍。德绍市另外一所规模不大的职业学校也同包豪斯放在一起。

(1)包豪斯校舍布局

校舍是一个由许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中型公共建筑。格罗皮厄斯按照各部分的功能性质,把整座建筑沐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用房,生活用房,职业学校。

(2)包豪斯校舍的特点

①以实用功能确定布局和形制

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格罗皮厄斯把整个校舍按功能的不同而分区,按照各部分的攻能需要和相互关系定出它们的位置,决定其体型。

②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格罗皮厄斯在包豪斯校舍中灵活地运用不规则的构图,提高了这种构图手法的地位。包豪斯校舍是一座不对称的建筑,它是一个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其各个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

③建筑的艺术效果

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朴素、经济、实用。

三、绘图题

7. 名称: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答案】

图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基地平面图

图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剖面图

四、论述题

8. 密斯与赖特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理解的区别。

【答案】(1)密斯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密斯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体现在其自由且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周上,以他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为例。

①整座德国馆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②墙的位置灵活且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

③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又联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空间,使得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分界。

④加之其“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使得建筑空间更加简洁明快。

(2)赖特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赖特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其个性的不拘形式的空间形式上,以他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

①博物馆主楼是一个很大的白色钢筋混凝土螺旋形建筑,周围有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 ②这座博物馆让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内部空间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呆板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