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633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之分析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关于荧光光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B.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谱一般是对称镜像
C. 荧光光谱属于分子激发射光谱
D. 荧光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重合
【答案】D
2. 色谱柱柱长增加,其他条件不变,会发生变化的参数有( )。
A. 选择性
B. 分离度
C. 塔板高度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可知增大,H 也会增大。
3. 采用EGTA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作为络合滴定剂的主要优点是(
A. 可在大量存在下滴定
B. 可在大量存在下滴定
C.
滴定时,等不干扰
D. 滴定时,等不干扰
【答案】A
4. 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
A.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似的试样
B. 沸点不同,官能团相同的试样
C. 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范围大的混合物
D. 分配比变化范围大的复杂样
【答案】D
5. 重量分析中,当杂质在沉淀过程中以混晶形式进入沉淀时,主要是由于(
A. 沉淀表面电荷不平衡
B. 表面吸附
第 2 页,共 35 页 )。 )。
C. 沉淀速度过快
D. 离子结构类似
【答案】D
【解析】重量分析中,当杂质与构晶离子的离子半径、电荷等结构类似时,杂质便可在构晶离子沉淀过程中以混晶形式进入沉淀。
6. (多选)在相同条件下,荧光、延时荧光、磷光三者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
A. 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
B. 憐光波长比焚光波长、延时焚光波长长
C. 磷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
D. 憐光波长比突光波长、延时焚光波长短
【答案】AB
【解析】由荧光、延时荧光、磷光的产生机理可知:荧光波长与延时荧光波长相等;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延时荧光波长长。
7. 紫外吸收光谱中,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带波长变长或变短的现象分别称为( )。
A. 紫移和红移
B. 红移和紫移
C. 紫移和蓝移
D. 红移和黄移
【答案】B
8. 下列对萃取过程的本质表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形成螯合物的过程
B. 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
C. 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
D. 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
【答案】B
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磷酸根有干扰,为消除其干扰,可采取的措施( )。
(1)加入铝盐,(2)加入锶盐,(3)加入EDTA ,(4)使用
A. (1)、(2)、(3)
B. (1)、(2)、(3)、(4)
C. (2)、(3)、(4)
D. (2)、(4)
【答案】A
第 3 页,共 35 页 火焰
【解析】铝、锶与磷酸根形成沉淀而释放出钙,EDTA 与钙形成配合物而易于原子化。
10.对不知组成的所测样品,若想知道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加入回收试验
B.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C. 用标准方法对照
D. 空白试验
【答案】A
二、简答题
11.画出原子发射光谱(摄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原子焚光光谱方框图,并从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加以比较。
【答案】方框图略。原子发射光谱是利用激发态的原子辐射的特征谱线,根据谱线波长来对试样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谱线强度来对试样进行定量分析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线的吸收来对试样进行定量分析的;而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荧光的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一种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因此它们的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原子发射光谱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定性分析;原子吸收光谱主要用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而原子荧光光谱主要用于吸收线波长小于300nm 的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12.t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是无限次测量数据的分布规律,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对随机抽得的样本进行有限次的测量。当测量数据不多时,总体标准偏差是不知道的,只好用样本标准偏差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情况。用样本标准偏差代替总体标准偏差,必然引起正态分布的偏离,这时可用t 分布来处理。
1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发射线为锐线,为什么?空心阴极灯可产生锐线光源,请从空心阴极灯的结构或组成来说明其产生锐线的原因。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锐线光源,以便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空心阴极灯用被测元素的金属材料作为阴极,通电加热后,激发产生被测元素原子的发射谱线,可用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4.什么叫沉淀的“陈化”?它适用于非晶形沉淀吗?为什么?
【答案】沉淀完全后,让初生成的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为“陈化”。它不适用于非晶形沉淀,因为非晶形沉淀放置后将逐渐失去水分而聚集得更为紧密,使已吸附的杂质难以洗去。
第 4 页,共 3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