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物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竞争性抑制剂。

【答案】非竞争性抑制剂是指与酶的活性位点以外的部位结合,使酶分子形状发生了变化,活性位点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的化学试剂。

2. 有丝分裂。

【答案】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3. 纯合体。

【答案】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4. 心皮。

【答案】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5. 基因型。

【答案】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在表示基因型时,一般只将突变的基因或与所研宄相关的基因列出。

6. 酶。

【答案】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化学本质多是蛋白质。有的酶蛋白只有一条肽链;有的酶蛋白有多个亚基组成,称多亚基的酶。有些酶在催化反应时不需要其他的辅助因子,有些则需要。作为酶活性辅因子的有机小分子称为辅酶。

7. 后口动物。

【答案】后口动物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

8. 核仁组织者。

【答案】核仁组织者是指编码核糖体RNA 的

区域。

二、简答题

9. 解释现象:动物误食了含有有机磷杀虫剂的食物后出现痉挛并死亡。

【答案】有机磷杀虫剂是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胆碱酯酶被抑制,突触中过剩的神经递质一一乙酰胆碱便不能迅速被清除,神经经常处于兴奋中,使昆虫震颤、痉挛致死。

10.简述三原界学说的内容,并说明古生菌的栖息环境特征。

【答案】(1)三原界学说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比较近400种原核生物16S rRNA和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的同源水平,发现古核生物序列AAACUUAAAG 与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一致,而真细菌序列是AAACUCAAA 。根据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别把生物界分为三大域(三原界):古核生物(古生菌)域、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2)古生菌的栖息环境特征

古生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能适应极端环境,即普通常见的生物难以生存的高温、强酸、强碱、厌氧或盐浓度很高的环境;

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化学组成都很特殊,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细胞膜中的脂类不同于其他任何生物;

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RNA 聚合酶相似而和其他原核细胞不同;

核糖体中的一种蛋白质和真核细胞相似而和其他原核细胞不同等。

11.某人在他养的鸡群中发现一只短腿鸡。让短腿鸡与正常鸡交配,其后代一半短腿,一半正常。让短腿鸡相互交配,后代2/3短腿,1/3正常。试分析它们的基因型并对本结果给予说明。

【答案】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影响生物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称为隐性致死。短腿鸡控制基因A 是显性,正常腿控制基因是a ,当Aa 与Aa 杂交时,其子代

中纯合子AA 胚胎时期死亡,3:1的性状分离比被修饰为2:1。

12.简述人肺的呼吸运动。

【答案】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下降,扩大胸腔垂直径;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前推,增加胸腔前后径和左右径,胸腔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入肺;呼气时反之。

13.试分析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途径和动力何在?

【答案】植物的根部从土壤吸收水分,通过茎运到其它组织器官,供植物各种代谢的需要或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水分在整个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为:土壤→水→根毛→根皮层→根维管柱鞘→根导管→茎导管→叶柄导管→叶脉导管→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大气。

(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途径

①质外体(胞外)途径:根毛吸收水分后,通过死细胞,即通过维管束中的导管或管胞(死细胞)和细胞壁与细胞间隙,即质外体部分。水分通过死细胞运输时阻力小,运输速度快,适于

水分的长距离运输。

②细胞途径:水分经过活细胞,这一途径包括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即水分通过两次质膜和通过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这一途径为:根毛一根皮层一根维管柱以及叶脉导管一叶肉细胞一叶细胞间隙。这一途径中水分以渗透方式进行运输,运输距离短,运输阻力大,不适于长距离运输。

(2)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①根压:根细胞主动将水中的无机离子泵入木质部,而内皮层会使离子在木质部中积累。当离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木质部,从而推动木质部汁液向上移动,这种力量称为根压。根压不是主要动力。只有多年生树木在早春芽叶没有舒展时,以及气温高、水分充足、大气相对湿度大、蒸腾作用很小时,根压对水分上升才有较大的作用。

②蒸腾拉力: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在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中,水分向上转运的动力是由导管两端的水势差决定的。由于叶片因蒸腾作用不断失水,水势下降,叶片与根系之间形成水势梯度。在这一水势梯度的推动下,水分源源不断地沿导管上升。蒸腾作用越强,此水势梯度越大,则水分运转也越快。

14.解释下列现象:被人血清免疫后的家兔抗血清对人、黑猩猩、大渥猩血清的滴定比值分别为100%、97%和92%。

【答案】血清免疫实验是证明动物间亲缘关系远近十分重要的经典方法。它是用异种动物的血清进行免疫反应,从沉淀反应可以看出被测动物间在生理上的亲缘关系远近。

一种动物的抗血清(抗体)除和本种动物的血清发生强沉淀反应外,对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的血清也可发生程度不同的弱反应。将人、黑猩猩、大猩猩的血清注射到家兔体内,使家兔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将含有不同抗体的血清(抗血清)取出,与人、黑猩猩、大渥猩的血清相遇,反应强度的不同说明人和这些动物的亲缘关系有远近的不同。人和黑猩猩的关系较近,和大猩猩的关系较远。

三、论述题

15.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试预测该种群增长的前景,为什么?假如不加以人为的干扰,羊群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答案】某羊群被引进新开辟的牧场,在环境负荷量的影响下,该种群増长曲线为S 型。呈逻辑斯蒂增长

,种群増长;N=K,种群稳定;种群下降。

(1)适应期:初入新环境需要时间来适应环境,种群増长较缓慢。

(2)对数期:适应环境后,种群的个体数还很少,在食物和空间等生存条件均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个体发挥生殖潜能,个体数以指数方式快速増加,种群增长加速。

(3)减速期:个体数逐渐増多,由于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限制和环境阻力的增加,种群増长速率逐渐趋缓。

(4)平衡期:个体数达到最大,维持在环境所能支持的环境负荷量上下,此时出生率约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