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大徽班

【答案】四大徽班清代乾隆年间形成的戏曲演出组织,分别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三庆徽班先进京,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和二黄调等新颖的曲调赢得北京观众的喜爱,在北京立定脚跟,后来众多徽班接踵而来,形成四大徽班,称雄于京都舞台的局面。四大徽班进京的过程中接受了昆曲、秦腔的剧目、表演和音乐元素,逐渐演变而成带有北京特点的戏曲剧中,后来经过程长庚、谭鑫培等艺术家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立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京剧。四大徽班对京剧诞生起了重要作用。

2. 新浪潮

【答案】法国“新浪潮”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理论核心是安德列•巴赞的电影理论。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的创作方法,有以下特征:

一是制片技术与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导演中心制,

二是确立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

三是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作出贡献,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出现了戈达尔的“跳接”,影响重大。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新浪潮”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60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

3. 《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案】《平均律钢琴曲集》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显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的最高杰作。

4. 《女记者的话外音》

【答案】《女记者的画外音》是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单本剧。获1983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第4届)“飞天奖”单本剧一等奖。编剧:张光照、奚佩兰; 导演:奚佩兰; 摄像:王殿臣。剧情梗概:以一位目光敏锐的女记者视角,表现双燕衬衫厂厂长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办厂宗旨,在同行竞争中与濒临倒闭的工厂携手同办联合企业,不询私情等一系列事迹。

5. 潜台词

【答案】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潜台词存在于一切台词之中,一句简单的话就可能有多种潜在的意思,即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都会有其隐含的内容,也就是表面台词后面的“潜台词”。

6. 节奏

【答案】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使乐曲体现出情感地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任何音乐,无论是庞大的交响乐,肃穆的宗教歌唱,还是简朴的乡村民歌,都具有节奏。

音乐的奥妙之一在于这种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各有不同的强拍循环周期,它们构成了音乐的不同格调。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了音乐的性格。

7. 音乐歌舞片

【答案】音乐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音乐歌舞片不是那些把音乐歌舞作为外部的手段从情感上来支持情节的影片,相反的,它是把音乐歌舞结合在叙事的关联之中,并且实际上是由叙事内的人物具体演出或直接反映的。世界上第一部歌舞片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1927年的《爵士歌王》,它也是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

歌舞片在30年代极为繁荣,著名影片有《1933年的掘金女王》、《42号街》,都尽情铺演奢华宏大的舞蹈场面。主导歌舞片样式的往往不是编剧,而是舞蹈明星,其中最著名的演员当属金。凯利,其代表作有《雨中曲》,七八十年代,歌舞片仍然有生命力,其风格样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

8. 《百鸟朝凤》

【答案】《百鸟朝风》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具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一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9. 《文学之窗》

【答案】《文学之窗》开办于1980年3月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性文学专栏节月。该节目通过传送文坛信息、讲授文学知识,帮助文学爱好者提高文学素养、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兼具欣赏性和知识性。每周播出1次。1982年1月停播,部分内容合并到其他节日。

10.旦

【答案】戏曲表演行当之一。女脚色的统称。宋元南戏中己有“旦”脚一行,元杂剧中也有“正旦”一行,都是担任女主人公。随着表演技艺的精进,旦脚逐渐分化出正旦、老旦、小旦、贴旦、花旦、武旦、彩旦等分支。

二、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答案】黄翔鹏先生在《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关系》一文中对中国传统音乐作了形态学的宏观考察,认为中国占代音乐的三大历史形态为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

在中国古代音乐的三大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它们和现代音乐之间,至少发生过三次千年一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产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就在于社会生活因经济的、政治的原因而发生的剧烈变革。在历次断层中,都有社会生活的巨变,足以引起某种失去生活依据的音乐发生失传现象。

但其演变规律体现在:断层现象促成新艺术的诞生。在某些音乐失传的同时,音乐却以形态的改变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并且逐步把传统音乐推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12.如何理解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答案】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音乐的再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1)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

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的过程,这唱、奏表演即被称之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谱面的原作和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其中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因此,音乐表演被看作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因此,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2)音乐的二度创作贵在有独到的处理

同是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就有很大差别。反映出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酣畅明丽,还是浓郁深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乐队演奏也是如此。同是德沃夏克的《e 小调第九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或小泽征尔抑或李德伦指挥演奏的各有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差异。

(3)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需欣赏者来完成

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听者的思想、修养、阅历、性格及其状态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流动的音乐一去不返,听者所感受到的,便是他(她)的唯一的“这一个”。况且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又往往差异很大,同是一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