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卞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卞义的关系。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这一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同样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福社所在。

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归根到底,靠的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要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风险,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理论体系。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我们真正用这一理论体系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①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保持理论上政治上的清醒坚定。

②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切实做到在复杂的形势中不忘记根本、不迷失方向,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③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积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舆论和文化产品占领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唱响主旋律,进一步形成主流思想文化

的强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 应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2)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石出。

①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小同形态。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

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3)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的月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划分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3.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答案】(1)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①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2)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洱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4. 试论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消极后果。

【答案】(1)价值规律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②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2)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