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6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凝聚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凝聚力是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没有凝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为一个群体。
(1)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①态度和日标的一致性
当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时,他们愿意在一起。同样,个体往往被一个与自己具有相似日的的群体所吸引。
②外部的威胁
外部威胁的存在可以增加群体凝聚力,因为这时群体成员不得不同舟共济、相依为命。与外界的竞争可以导致凝聚力增强,而群体内成员的竞争将导致凝聚力下降。
③群体规模
小群体比大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因为小群体为成员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往的机会。群体越大,异质越多,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所以大群体凝聚力低。另外,在大群体中,需要更多硬性的工作标准,这也影响了群体成员之间形成自然的、非正式的关系和交往。
④奖酬体制
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比起以个人为单位的奖酬,会导致更高的凝聚力。以群体为单位的奖励制度可以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作精神。相反,鼓励群体成员之间竞争的奖励制度将削弱群体凝聚力。
⑤班组的组合
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凝聚力。
⑥与外界的关系
一般来说,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这些群体往往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隔离也使得群体成员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
⑦群体的绩效
一个成功的群体更容易发展凝聚力。成功使得成员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而失败则往往使成员们互相埋怨,把别人当替罪羊,这种冲突将减弱凝聚力,甚至导致群体瓦解。
⑧领导作风
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可以充分地激发起群体成员的主动精神与创造性,在民主的气氛下,领导者有意识地创造优秀的群体规范,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强群体凝聚力。此外,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群体成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凝聚力。
(2)凝聚力的作用
①满意度
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他们认为作为群体的一员很值得,也很愿意参加群体的活动,并忠诚于群体。凝聚力也使得成员们更加遵守群体规范。
②沟通
高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沟通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凝聚力高的群体成员间往往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互相之间愿意交流,因此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这样的沟通又反过来加深了相互关系和了解的程度,促进了凝聚力的增加。
③生产率
决定凝聚力对生产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二者相一致,则高凝聚力群体会做出高绩效; 如果二者相违背,则高凝聚力群体会做出低绩效。总的来说,高凝聚力群体比低凝聚力群体更倾向于维护他们的目标。
④群体意识
凝聚力高的群体容易形成群体意识。在凝聚力过强的群体中,是不能容忍异议的。对这样的群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大家一致,而不是做出高绩效。群体意识的另一个表现为高凝聚力群体成员一致对外。凝聚力使得群体成员产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导致成员们对外界的敌视和排斥。
2. 社会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这哪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
(1)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某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或者群体气氛比较专制,那么,该群体的成员就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2)从个性因素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低,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依赖别人,也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二、简答题
3. 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是指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议具体如下:
(1)建立政策
管理者必须使其对于变革、创新和持续进步的信奉明确化,即通过战略设计、政策制定和规
章制度的建立,使组织成员了解共同的愿景。
(2)要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某些传统的组织结构会对学习型组织造成一定的妨碍。通过使结构扁平化,取消或者合并部门,以及增加矩阵小组等方法,可以强化人们彼此依赖的关系,并有助于减少他们之间的界限。
(3)重新塑造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以创新、公开和成长的组织文化为特征。组织文化的氛围应该通过其战略和行动来创造,管理者不仅应晓谕组织成员这些道理,而且必须以行动证明创新乃至冒险却不怕犯错误是组织所期望的品质和行为,要鼓励各种形式的功能性冲突。这样,才能使新的想法、新的观点不断涌现,使组织具有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
4. 如何衡量个体的能力差异? 能力差异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答案】不同的人,能力是有差别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识到这种差异,就能选贤任能,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促进事业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能力差异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具体如下:
(1)能力差异的衡量
①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及测量
不同人的能力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测量:这可以从具有一致标准的一般能力方面来衡量。对能力水平差异的细致区分可以通过能力测验来进行。常用的是智力测验。能力测量是对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的定量手段,是心理学研究科学化的反映。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以及测量
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能力的知觉差异
能力的知觉差异是反映人们在知觉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的区别。
分析型者对事物细节感知清晰,而对整体感知较差; 综合型者则正好与分析型者相反; 分析综合型兼而有之。
b. 能力的记忆差异
能力的记忆差异主要指人们在表象和记忆方面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
视觉型者的特点是视觉表象清晰; 听觉型者的特点是听觉表象占优势; 动觉型者对动作感受深刻; 混合型者的特点是各种记忆综合使用效果好。
c. 能力的思维差异
能力的思维差异是指在思维方面人们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区别。
测量:心理学上,能力类型的差异可以通过对特殊能力的各种测验来定量反映。
③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差异。人的能力发展有早晚的差异,但大多数人来说,存在一个创造与成就的最佳年龄区间,青年、中年时期是能力表现的突出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