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大学705政治学基础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权利

【答案】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利益实现(包括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和分配(包括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分配)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权利范围内的作为与不作为的自主性。在这个意义上,权利是社会利益关系的法律体现,是政治权力和利益在社会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社会资格上的凝结,是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在现实性上,它体现为个体权利和集体权利。

2. 合法性

【答案】“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一种“正当性”,它的意义比“合法”要远为广泛和深远。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就在于建立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支持体系,以制衡于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支配体系。对于合法性的类型,最经典的认识莫过于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概括了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三种合法性类型。三种合法性类型各有其特点,而且这三种合法性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也不一样。

3. 国家契约说

【答案】国家契约说是指国家来自人们之间订立的契约的观点。国家契约说发源于古希腊的思想家伊壁坞鲁。至16-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格劳秀斯、洛克、卢梭等人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国家契约学说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因而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由此组成了国家。由此可见,国家实际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国家契约学说实际上反映着资本主义的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可是,由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都只是历史的虚构,因而关于国家的社会契约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4. 政党政治

【答案】通常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专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而广义的政党政治则是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5. 议会共和政体

【答案】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

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休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亚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

二、简答题

6. 共和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

(1)奴隶占有制共和国。共和制最早存在于奴隶制国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古希腊的民主共和国中参加选举的是全体,但仍然是奴隶主的全体,奴隶是除外的。古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少数特权贵族选举的由显赫贵族组成的元老院,行政权力由限任制下的执政官、监察官和独裁官执行。古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制转变为君主制,在权力形式上是由取消限任制、确立终身制开始的。

(2)资产阶级共和制。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较为普遍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它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限任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理想形式。从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关系上看,资产阶级共和制又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混合型的议会制一总统制三种。

(3)议会制。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在法律上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国制度。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后,内阁必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进行改选,以使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议会制又称为内阁制。议会共和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区别在于国家元首不同,前者为由选举产生的总统,后者为世袭的君主。但与议会君主制相似的是,议会共和制下的总统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只是虚位元首。

(4)总统制。指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共和制。因此,独立选任的总统,不论是否得到议会的支持,都在法定的期限内任职。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相当多的决策权和执行权; 同时,议会保留有较多的决策权,并对选民负责。相比之下,总统制国家的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和制约权,比议会制国家的议会的权力小。

(5)混合型的议会制一总统制。总统由全民投票选举产生,有法定的任期,而不论是否得到议会的支持。总统拥有重大权力,总理由总统任命和撤换,但也要议会中的多数支持。这些国家都实行多党制,而实行混合制是既要避免议会制下政府的频繁更迭,又要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6)无产阶级共和制。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次实践。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是,公社由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公社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即实行“议行合一”制。实行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成了以后各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样板。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表由选举产生并接受人民监督; 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他职能部门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都是民主集中制。

7. 简述西方国家多党制的含义、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1)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竟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又叫做“多党并立制”。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瑞典、瑞十等国。

(2)多党制的类型

①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执政党或者是偶然在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政党,或者是联合获得选举多数的几个政党的联盟。这方面的典型是法国和意大利。

②国内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是其中一个政党的力量长期占压倒优势,并且处于单独执政的地位。这方面的典型是1955-1992年期I}司的日本。

(3)多党制的特点

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各个政党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十分复杂,呈现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由于党派众多,而政府的组成又取决于党派竞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多党制国家中某一政党要赢得多数选票相当困难,因而常常由政党联盟组成政府,这种政党联盟很不稳定,一旦破裂,即造成政府危机。频繁的政府更迭,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冲击,造成了连续的政局动荡。

③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由于多个政党势均力敌,因此,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各主要政党之间往往结成特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在选举获胜后由组成联盟的各政党瓜分内阁职位。在具体政治过程中,这种联盟又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8. 简述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

【答案】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由此,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从14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中萌芽和发展,市民阶级迅速兴起和壮大。14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产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马基雅弗利和博丹,他们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论述政治问题,以政治权力而不是以道德伦理价值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至17, 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西方政治学获得了全面繁荣。著名政治思想家如格劳秀斯、霍布斯、伏尔泰、孟德斯坞、潘恩和汉密尔顿等纷纷著书立说。他们从理性的人性论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