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自律

【答案】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所实行的道德约束。它相对于新闻法规而言是一种新闻界内在的、非强制性的自我约束行为。学者刘九洲认为除了具备社会责任感,新闻传播者要想实现新闻自律必须掌握新闻自律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一个新闻传播者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其中,“内心信念”是新闻自律的直接表现形式,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其间接表现形式。

2. 舆论的要素

【答案】舆论的要素,是指舆论的主体、客体及舆论的形态。具体而言,舆论的要素包含以下内容:①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问题,且这个间题与人们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②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成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 ③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效力。

3. 指导性原则

【答案】指导性原则,是指新闻业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规范,即要求新闻业自觉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引导收受者。就当代中国新闻业而言,主要是通过理论阐释、政策宣传、事实报道、新闻评论的方式实现指导的。新闻传播的指导的类型包括:指导舆论、指导工作和指导生活、学习等。

4. 公开

【答案】公开,首先是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公开意味着新闻传播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传播、面向所有人的传播; 意味着传播新闻、收受新闻无论在实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不是某些人的特权,而是人们应该拥有的一种普遍权利; 还意味着新闻传播应该是一种自由的传播,新闻自由是公开原则的内核和根本精神。公开的要求:①新闻传播主体小能隐瞒或遮蔽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上都能够以公开的方式处理新闻信息; ②一定的组织、团体或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或相关规定的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告知与社会公共事务相关的新闻信息; ③新闻传播主体在非特殊情况下,应该向社会和收受者公开新闻信息的来源。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