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764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 摘要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
1. 媒体
【答案】媒体,指运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是人(传播主体)与物(不只是媒介)按照一定方式和要求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相对于承载信息的物理载体媒介而言,媒体是一种生产信息铲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如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些传播机构,媒体一方面是有组织的传播集体,在大众传播中处于传播者的位置; 另一方面又拥有成套传播媒介,并依靠这些媒介进行传播。
2. 媒介
【答案】媒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媒介,是指将不同事物连接、联系在一起的中介物; 狭义的媒介,是指从各学科、各领域自身出发所界定的媒介。媒介,是构成传播活动的要素。新闻媒介,也是新闻传播得以顺利进行所不可或缺的。媒介决定着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对于传播什么,特别是怎样传播以及传播的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对信息传收活动中媒介的理解,应该确立系统的思维方法,从传收活动的整体过程去把握媒介的含义。传收媒介,是由制作媒介、传输媒介和收受媒介共同构成的统一的媒介系统。传播媒介的核心,是指将传播者与收受者连接起来的承载一定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传播媒介是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一是一定的物质实体; 二是以一定方式附着在实体上的信息符号。
3. 道德根据
【答案】道德根据,是支撑道德规范的东西。理性不是道德的根据。人们对道德根据有什么样的解说和认定,意味着人们持有什么样的道德评价标准。我国先秦时期有老子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道德根据论,《黄帝四经》的“道有原而无端”的道德依据论,庄子的“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的道德根据论,《庄子》“德在乎天”的道德依据论。
4. 潜在受众
【答案】潜在受众,是指具备正常接触媒介的能力,但还没有开始接触和使用新闻媒介的人。受众的现实和潜在是相对的,对一种媒介是现实型的收受主体,对另一种媒介有可能是潜在型的收受主体; 同样,对某家媒体是现实的收受者,对另一家媒体可能是潜在的收受者,反之亦然。对任何新闻媒体而言,维系和稳定现实的收受者群体,发现和开发潜在的收受者群体,都是长期的任务。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