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0514教育研究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案】非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有:
(1)非结构型问卷也称开放式问卷,问卷由自由作答的问题组成,是非固定应答题。这类问卷,提出问题下列可能答案,由被试自由陈述。
结构型问卷,也称为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
(2)非结构式问卷就题型分析,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3)非结构型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 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结构式问卷有限定的答案,增强了调查对象回答的一致性。把数据列成表通常比较简明、耗时少。结构式问卷可能存在限制答卷者回答广度的缺点。
2.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论的移植中,特别是关于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借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统称为“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当代科学综合发展趋势所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它标志人类进入了认识世界征服自然的新阶段。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移植,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思路,深化了对教育现象的认识。带来的变化,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观点,注重从整体上研究事物的结构、层次、过程、关系和信息反馈等,突破了以往那种处理简单因素、静态、直线因果的分析方法局限性,从而把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发展、量变质变等范畴进一步具体化。
(2)系统科学关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描述事物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论——结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指导我们对教育领域内原有的不合理的系统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同时也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思维方式。
(3)以信息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即从信息的获得、加工、传输和储存、使用过程来研究教学过程的运动规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
和处理来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
总之,应该看到,系统科学对诸多科学部门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作为专门的科学方法论,不仅涉及长期以来所研究的一般与个别、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等关系,而且还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范畴,诸如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功能等,随着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3. 古代中国研究教育方法论观点的特点?
【答案】(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二、论述题
4. 试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答案】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沦,从而区别于教科书。教科书是系统论述已确定了的科研成果的理论观点,全面叙述该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而研究论文闸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独立探讨,不能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工作。当然,所谓创新,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要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①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
②论文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③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尤其是学术论文,是规范性的理论艾章,区别于新闻报道、小说、散文及政论文,必须强调科学性,严谨性。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对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的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最典型的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如果不重视事实材料的论证作用,东拼西凑,空洞说教,铺陈现象,不加选择鉴别,集纳式的举例,同样是写不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因此,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是写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关键问题。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王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愿望任意。剪裁”取舍,
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量与质把握得当;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点,选择论据,概括出结论。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入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恃高傲,固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伸发挥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对引用的观点和文献,首先要搞清作者的原意,文献的内容的价值,从中挖掘实质性问题,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第二,要善于从众多的研究成果和史献中选择最典型的、富有说明力的材料。那种简单列举和大量堆砌的做法反而会降低引用材料的论证作用,并使文章臃肿拖沓。
(4)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所谓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既不可以日常生活用语代替科学术语,也不可生造词语以免造成理解上的歧义。鲜明,无论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则要求语言要讲求文采,不要生硬地宣布真理。我们要在忠诚准确基础上讲文采,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我们应有好的文风,那种强词夺理、盛气凌人,或闪烁其词、言不达义,或人云亦云、言无新意以及言过其实和言不由衷,都是应该反对的。
总之,在学术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上的基本要求和规范。通过自身的修养对论文进行反复推敲修改。通过删烦去冗,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使论点更加突出,论述更加严谨,文字更为简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整个科研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