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95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95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95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7 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95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14 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95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20 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95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26
一、名词解释
1. 曼海姆乐派
【答案】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 , 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他们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一行板一小步舞曲一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在乐队编制E ,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2. 坎佐纳
【答案】坎佐纳(canzona )在16世纪20年代产生,稍晚于利切卡尔。受法国尚松的影响,16世纪70年代重奏形式的坎佐纳逐渐形成。在发展中坎佐纳形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保持尚松风格的四声部类型; 第二类是带有利切卡尔特点的类型; 第三类是在结构上更为自由,采用多种形式的对比,运用重复和再现原则的类型。
3. 理查·斯特劳斯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19世纪末重要的交响诗作曲家,作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等,还写有歌剧《莎乐美》和《玫瑰骑士》等,音乐风格衔接了19世纪与20世纪。
4. 帕莱斯特里纳
【答案】16世纪伟大的教会音乐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创作传统宗教音乐,有弥撒曲104首、经文歌250首及其他宗教作品。所作弥撒曲囊括了15~16世纪弥撒曲的所有类型,既
,也有“模拟弥撒”和“自由弥撒”,著名的代表作为《马切鲁斯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
教皇弥撒曲》。他的音乐技法严格地遵循天主教复调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严谨、声部均衡、音响纯净,被视为16世纪“古式风格”的典型。
5. 迪费
【答案】15世纪勃良地乐派的代表作曲家,现存200多首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等体裁。弥撒曲《武装的人》开创了以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先河; 经文歌多为等节奏经文歌,尚松多为爱情题材。迪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新艺术”的成就,启示了佛兰德乐派的创作。
6. 斯克里亚宾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有《“神圣之诗”交响曲》《“狂喜之诗”交响曲》、10部钢琴奏鸣曲、大量其他钢琴作品。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创用以不同四度音程叠加而成的新型和弦形式,被称为“神秘主义者”。
7. 《舍赫拉查德》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创作的交响组曲。根据阿拉伯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创作,但组曲的四个乐章仅描绘了其中四个场景,且乐章问故事没有关联。全曲有两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一是象征残暴的苏丹王的主题,一是象征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作品以富于异国情调的色彩性和绚丽超群的配器法著称。
8. 《创世纪》
【答案】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
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沤歌了一切生物。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二、简答题
9. 中世纪意大利的方言歌由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意大利的世俗音乐主要体现在方言歌曲上,当时方言歌曲的发展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受法国特罗巴多(troubadours )流浪艺人的影响,二是受本地传统舞蹈歌曲的影响。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巴拉塔(ballata ):13世纪在意大利流行的单声部舞蹈歌曲形式,14世纪发展成三声部复调歌曲形式。巴拉塔的歌词内容大多为爱情或道德方面; 二是劳达赞歌(lauda ):它近似于巴拉塔,但歌词内容多与宗教有关,音节式写作,流行于13世纪下半叶,是在教堂之外演唱的宗教歌曲。
10.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答案】(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 4小节(也有3, 5, 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
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1.德国的恋诗歌手和名歌手。
【答案】(1)恋诗歌手:
12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下半叶,在德国出现一种被称为“恋歌”(minnesang )的方言抒情歌曲,唱这类歌曲的歌手即“恋诗歌手”(minnesinger )。他们之中有很多是贵族骑士,以演唱爱情歌曲为主,而且常常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乐曲多为一拍子或四拍子,采用爱奥尼亚调式、分节歌形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种称为“巴体歌曲”(barform )的分节歌,其旋律发展的基本结构
,即前两句歌词用同一个旋律(aa ),新的旋律(b )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 为(aab )
(2)名歌手:
名歌手是15~16世纪在恋诗歌手之后出现的,随着骑士阶层的衰落、市民阶层的崛起而产生,并且逐渐替代了恋诗歌手。名歌手大多是中产阶级或具备某种手艺的诗人,他们不到处游荡,而是隶属于有组织的行会,每个人在行会中的地位通过各种歌唱比赛,按照严格的评分标准来评定,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艺徒、学友、歌手、诗人、名家等级别。瓦格纳的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就是对这段史实的描述。
12.简述李斯特和他的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评论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
家。19世纪20~80年代末,他的演奏、创作、音乐评论和生活方式一直是巴黎乃至整个欧洲舆论关注的焦点。他的演奏极富自由、狂放、夸张的浪漫风格,使钢琴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交响诗是他在音乐体裁方面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1848年,李斯特定居魏玛,作为“新德意志学派”的带头人,他使魏玛成为新音乐潮流的中心。作为一位心胸开阔、‘除慨助人、涵养深厚的艺术家,李斯特曾给予瓦格纳、柏辽兹、肖邦等音乐家在事业上、精神上、物质上无私的帮助。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体裁丰富,创作重点为交响乐和钢琴音乐。
(2)代表作品:
①交响诗:《前奏曲》《塔索》等十三首。
②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旦丁交响曲》。
b ③钢琴作品: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b 小调钢琴奏呜曲》《E 大调
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