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对荆浩“六要”论相关问题再认识

关键词:荆浩,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匡庐图

  摘要


摘要
身处唐末五代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画家荆浩,适逢唐末大乱而长期隐居崇山峻岭之中。正是由于对北方自然山势的认真观察和体会,使之在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中较前人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画风。在理论上,其传世经典著作《笔法记》中“六要”说、“图真”论、“四品”以及“二病”等主要观点,提出以真山真水为参照,追求笔墨兼重的绘画语言和营造真实生动的山水画意境。在实践中,通过笔下重峦叠嶂、雄伟峻厚的山水形象开创了北方画派气势磅礴的艺术境界,从而推动了整个山水画的成熟和发展。本文选用其理论之精华—“六要”说的具体内容为切入点和核心,把“六要”—气、韵、思、景、笔、墨分为三个大章节来阐述,并结合相关绘画问题进而展开探讨和分析。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含选题的起源和宗旨,国内外对荆浩“六要”论的研究现状,荆浩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地位影响,所处时代背景和艺术环境,“六要”论的画学渊源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等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围绕“六要”论中“气韵”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首先,分别从含义和作用的两个方面,对“气韵”连论和“气韵”分论的差异进行比较。其次,通过荆浩“图真说”的观点进一步展开对“气韵”的探讨。
第三部分以“思景”论的文化内涵为启发,结合传世作品《匡庐图》的艺术表现和笔者对太行洪谷山的写生体会,运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直观的探析了“思景”在绘画章法和画面意境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荆浩新颖的笔墨观,从“以笔论气”和“以墨论韵”两个方面分析笔墨在绘画中的表现。并借助荆浩在绘画实践中对皴法的运用,进一步加强对笔墨认识。在此基础上,又透过笔墨语言来解读其对自然精神的反映。
    第五部分首先通过对荆浩“六要”和谢赫“六法”论的比较,来衬托荆浩“六要”论的价值体现。其次,从谈“六要”论对当代山水画写生新的诠释和由其引发对当代绘画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思考两个方面,来阐述“六要”论对当代山水画的启发。
结语部分主要对荆浩“六要”论内容和相关问题的总结,从而帮助我们更为准确认识和看待如何使独具特色的中国画艺术得到长远立足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