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专业学位)810文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云使》
【答案】《云使》是印度古典梵剧诗人迹梨陀婆写的一首抒情长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作中心形象是“云”。它是爱的使者和爱的象征。诗人依靠神奇美妙的想象,在雨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以人性和人情,借雨石的缓缓推进,歌颂印度中北部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爱的思念、焦灼与渴望。这部诗作感情缠绵,想象丰富,比喻优美,韵律和谐,代表了古典梵剧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自从它问世后,不断出现模仿之作,形成了文学史家统称的“信使诗”的诗体。
2.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3. 《草叶集》
【答案】《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创作于1855年至1892年,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主要思想是讴歌民主和自由,倡导人类平等,赞美大自然,同情下层人民,谴责剥削罪恶。《草叶集》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4. 巴别塔神话
【答案】巴别塔神话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人们为了避免洪水灾难的再次发生而修建通往天国的巴别塔。此事触怒了上帝,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于是上帝决定通过给每一个人创造不同的语言而将人们分隔开,于是巴别塔被迫中途停工。巴别塔神话在宗教艺术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明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二、简答题
5. 分析波德莱尔“感应”理论。
【答案】(1)波德莱尔的“感应”理论
波德莱尔的“感应论”是其诗歌理论核心,其主要观点是:
①认为世界是“一部象形文字的字典”,其中万事万物存在一种神秘的“感应”关系;
②由对世界的上述看法出发提出:诗人是世界的翻译者,不是去创造象征而是去体验和发现象征。诗人不应满足于事物表面现象和意义而只对其作简单摹仿、再现,而应深入到神秘世界内部,达到内在与外在高度契合,所以,其“感应论”是象征主义的坚实理论基石。“感应”的概念表达了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是象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2)“感应”理论的绝佳实践
《感应》一诗是波德莱尔“感应”理论的绝佳实践,这主要体现在:
①语言将世界与心灵交融
《感应》是诗人奇妙的感觉:看得见的世界象征着无形的精神疆域; 诗人将之融入语言之中,语言借助于声,将无形的气息,转化、复苏。它极具魅力,在世界与我们的心灵之间搭建互通的桥梁。它提供了在象征事物中,以契合的方式,将心灵与世界交融,从而达致双方的互知冥合。这是物我合一的境界,与我国的传统哲学暗合。
②通感的象征性表达
《感应》是典型的象征主义的十四行诗,前两节8行押环抱韵,即abba abba格式,后两节6行在交叉韵后押连续韵,即abcbcc 格式,每行12个音节,音韵优美、和谐,准确表达了“契合”的主题,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色、香、声、形、味中,将视、嗅、听、触、息诸感觉交织,从而使人的灵魂产生共鸣。E.T.A. 霍夫曼在《克莱斯列里阿娜》中的一节:“我发现色、声、香之间有基本类似性和某种秘密的结合”此诗是对此段文字的诗意表达。
6.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端,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古希腊文学的思想构筑了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古希腊人被马克思称之为“正常发育的儿童”,其自由奔放的情感在古希腊文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阐释,其神话中的众神具有人一样的外貌和性格欲望,是人对现实世界执著精神的投射。其塑造的英雄形象在能力和力量方面体现了卓越的特征,歌颂了人的力量与智慧。其悲剧展现了人与命运的冲突,塑造了敢于反叛的人物形象,呼应着古希腊时期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其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既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也构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精神内核。
(2)古希腊文学为后来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从古罗马时期
开始,欧洲的作家、艺术家就不断从古希腊文学中获取灵感,借鉴或模仿许多题材,创作出新的作品。例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奥维德的《变形记》就直接脱胎于古希腊神话。中世纪的但丁,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家,18世纪的弥尔顿,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诗人,直到20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都不乏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欧洲历代文学家、艺术家的再创造。保存了完整的希腊神话并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持续不断地为文学发展做出贡献。
(3)古希腊文学体裁广泛,具有开创性古希腊文学中出现了史诗、抒情诗、悲剧、寓言、散文、小说等各种体裁,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在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力面,古希腊文学贯穿了热爱生活、肯定现实、赞扬人的能力与智慧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欧洲文学精神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古希腊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既有浪漫主义的神奇瑰丽,又有现实主义的真实客观,为后世创作提供了借鉴。古希腊文学理论发达,出现了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文学观,和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文学观,各自开启了此后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古希腊文学是整个欧洲文学艺术的土壤与宝库,对后世影响深远。
7. 你如何看待《圣经》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
【答案】《圣经》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清教主义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 (1)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乐观主义情绪的影响
从总体来看,美国文学是建筑在《圣经》伊甸园神话基础上的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表达美国清教主义遗产——虔诚理想主义的一种文学形式。清教徒梦想着生活在一种完善的秩序下面,怀着勇气和希望竭诚在美洲建立一处新的伊甸园,以使人们最终过上理想的生活。在这种使命感的鼓舞下,他们面对艰难险阻而无所畏惧,内心充满乐观主义情绪。这些都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滋养。爱默生将美国人视为再生的亚当,古朴率真的面对整个世界; 亨利·詹姆斯在自己的主要作品中运用亚当的题材描绘出一个个天真无邪的新人形象。在19世纪美国文学、历史和神学领域内,新亚当、新伊甸园的美国神话轮廓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充实; 就是在本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美国的亚当”仍以某种形式影响着文学创作。而且,在这些作品中,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在字里行间,凡此种种都体现出美国清教主义的深远影响。
(2)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象征主义的影响
在虔诚的清教徒看来,现实的大千世界只是上帝的一种象征而己。在这个世界,因为上帝的无所不在而具有意义,因上帝的明显行动而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淦释。他们认为物质生活同时具有精神性质,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上帝意图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在威廉·布雷福德等早期开拓者的著作中,很容易发现这种在清教徒思维中经常发生的象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成了美国人民和作家赖以成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乔纳森·爱德华兹认为自然界充满了形象和比喻,爱默生的《论自然》宛如充满象征意义的连续独白,在其他作家的创作中,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技巧已成为普遍做法。
(3)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写作技巧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