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烟草业历史地理研究

关键词:烟草,烟草业,烟草业地理烤烟,烟草生产,烟草加工

  摘要

  烟草是茄科烟草属这一种,原产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附近。其范围可能北起今天墨西哥,南达玻利维亚,东到委内瑞拉。它是种发展较晚的经济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逐渐被转播到世界各地,明中后期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后,发展速度极快,到明末清初就基本上遍及了神州大地,成为嗜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一种。   我国向来是一个烟草生产大国,如今无论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现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烟草业又是一个利税创收大户,烟草及其制品还是外贸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因此,发展烟草生产,对保证轻工业原料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积累建设资金和换取外汇都有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如何烟草生产布局,如何处理的烟草生产与其他部门农业的关系以及它和林、牧、副、渔业等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说,同样是十分必要的。到目前为止,对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以及其规律的研究尚显不足,偶有设计,也只是局部地区或极为轮廓式的勾划,没能深入。本问题意义就在于以历史部门农业地理之一的历史烟草业地理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这一方面做些有益的常识性研究,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全文分四大部分共八章内容:   第一二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论析了烟草从域外引进的地点、路线,在国内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其路线和大致过程,得出如下结论:烟草作为一种是从多路进入我国的,不同的传播路线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烟草在国内的迅速传播和普遍推广主要是得益于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有利条件。   第三、四、五章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和论述重点。这几丈把整个历史时期(相对于烟草这种作物)划分为三个大块:明末清前期,清后期和民国时期。(其中清朝名后期是以鸦片战争为断线)主要以静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各个时期烟草业的地理特征,旨在探讨其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贵,揭示出烟草生产的地域差异。清末民初,美中烤烟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先后有烟草的改良和试种,但这些并没有改变烟草业的地理分布状况,因为烤烟生产发达的地区也基本上是原来土种烟叶生产发达的地区。   第六章是本文的第三部分。明清时期我国农村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烟草生产从一开始便纳入了商品流通的轨道,本章主要就是探讨了烟叶的运销的时空特征: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地区间的产品互补现象也颇为常见。这样,烟叶的运销空间特征的变化就表现为由原来的单线单向发展为多线复合。   第七八章是本文的第四部分。这两章属于总结性论述,第七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影响烟叶地理分布状况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最后一章则使本项研究与现存的农业生产较为密切的联系起来,揭示出了历史时期的烟草生产对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从这个上说,它既是本文的一个总结,更是以后这类研究的开始。本章笔者力图以史料分析和现实情况相联系作为说明问题的手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说教上,更不是哗众取宠。   为了论述和行为的方便,全文拟以传统的行政大区为基础,结合历史时期我国烟草生产和经营情况,将全国划分为八大烟区:华南烟区、西南烟区、苏浙皖赣烟区、两湖烟区、黄淮烟区、华北烟区、西北沿渠河东被淹区。其中部分省区由局部分割的情况,本文论述所及时间是从烟草由域外引进的明中后期直到解放前夕,因此,向对烟草这种作物来说,本文理应属于一篇通代性质的部门历史农业地理论文。而这里的烟草业又使之农业中的烟草种植业和手工加工业,到于民国时期的卷烟工业则不在论述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