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93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2. 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3. 經典釋文
【答案】经典释文是由唐代陆德明所著的一本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古书《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庄子》等。是保存古代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后世推崇。
4. 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5. 《汉语大字典》
【答案】《汉语大字典》是由湖北、四川两省出版部门组织两省有关专业工作者写作编写的一部字典。它注重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除尽可能注出现代读音外,还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汉语大字典》全书共八卷,一千五百多万字。它共收
录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按部首排列,它的部首是以传统的《康熙字典》214部首为基础,删并成200部。单字归部也基本上与《康熙字典》相同。每卷前面都列有该卷的检字表,第八卷列有全书的《笔画检字表》,可供检索。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6.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离骚》)
【答案】武:足迹。
7.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答案】随:听任某人自愿去做。
8.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曹植《洛神赋》)
【答案】迫:靠近,走近。
9. 入乎耳,出乎口。(《荀子•劝学》)
,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处所。 【答案】介词,相当于“于”
10.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答案】洵:确实。
11.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12.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三、综合题
13.先阅读后解答。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乎? ”平原君曰:“赵亡即胜虏,何为不忧? ”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 而君之后宫百数,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 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 而君之器物钟磐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 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 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功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
(1)解释上面阅读材料中加点的词语。
将 矫 且 患 困 荷 粱肉 兵 剡 恣 飨 方 如 会 遂
(2)试归纳阅读材料中“之”的用法。“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分功而作之”中的“而”意义用法是否相同? 请略作说明。
【答案】(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将:带领。
②矫:假,作假。
③且:暂且。
④患:意动用法,以……为患,忧虑。
⑤困:迫切。
③荷:穿。
⑦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
⑧兵:军队。
⑨剡:砍。
⑩恣:享受。
⑪飨:犒赏。
⑫方:当……时。
⑬如:听从。
⑭会:恰逢赶上。
⑮遂:于是,就。
(2)“之”和“而”的用法
①“平原君患之”、“炊骨易子而食之”、“分功而作之”中的“之”都是代词,指代人或事物。“邯郸之民”、“而君之后宫百数”、“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②“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分功而作之”两句中的“而”意义用法不同,前句的“而”表转折,意思是“但是”; 后句的“而”表顺承。
14.閱讀下列《論語•先進》原文及朱熹註,並回答問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崋侍
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
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
哉
(2)子路率爾而封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之
(3
)求爾如何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