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虎求百兽而食之。(《战国策·楚策》)

【答案】而:连词,表示顺承。

2.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答案】洵:确实。

3. 苟有險,餘必下推草車。

【答案】险:难走的路。

4.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呼? ”

【答案】丈夫:男子的通称。

5.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囊囚以成其好。

【答案】宥:宽赦,这里当原谅讲。

6.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答案】都:都城。

7. 對日:“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封贼,非子而谁? ”

【答案】(1)亡:逃亡。

(2)竟:国境,边境,后来写作“境”

8.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答案】隐:心里难过,可怜。

二、翻译

9.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 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 且七十

子之徒,仲尼獨薦颜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壽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僨,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答案】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 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 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 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 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啊。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一代一代地享用无穷; 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10.给下引的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蠢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答案】(1)标点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蠢。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2)译文

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起因;荣誉或耻辱的来临,必定与他的德行相应。肉腐烂了就生蛆,鱼枯死了就生虫。懈怠疏忽而忘记了自身的利害,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自己招致折断,柔弱的东西自己招致约束。邪恶污秽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是怨恨集结的原因。铺开的柴草好像一样,但火总是向干燥的柴草烧去;平整的土地好像一样,但水总是向低湿的地方流去。草木按类生长,禽兽合群活动,万物都各自依附它们的同类。所以箭靶一张设,弓箭就向这里射来了:森林的树木一茂盛,斧头就来这里砍伐了:树木一成荫,群鸟就来这里栖息了;醋一变酸,蚊子就汇集到这里了。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要小心自己的立身行事啊!

11.标点、翻译下面一段古文。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

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主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于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匹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而又况子当世之贤主乎臣请行矣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答案】(1)标点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 ”对曰:“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 ’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己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 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主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于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匹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而又况子当世之贤主乎? 臣请行矣,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

(2)翻译

燕昭王说:“哪有做人臣的竭尽能力而获罪的道理呢? ”苏秦回答说:“我愿为大王打个比方。从前,周室的洛阳曾有这样的事。一位妇女的丈夫在外做官,三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与人私通。与妻子私通的那人说:‘你的丈夫要回来了,可怎么办? ’妻子说:‘不必担心,我己准备好毒药酒等着他呢。’不久,他丈夫果然回来了,于是他妻子就让他的妾倒毒药酒献给丈夫。他的妾知道这是毒酒,半道中站住,心里想:‘我如果拿这毒药酒给主父喝了,就会毒死主父; 我如果把这事告诉给主父,就会赶走主母。与其毒死主父、赶走主母,不如假装摔倒,把毒酒翻倒在地。’于是,她就假装摔倒,把毒酒翻倒了。他妻子说:‘为了您出远门回家,特别准备了美酒,现在小妾捧酒摔倒了。’丈夫不了解,就把小妾捆绑起来鞭打。所以,小妾被鞭打,完全是因为她忠信的缘故。现在我为大王出使齐国,恐怕我的忠信不被大王了解啊。我听说:‘万乘大国的君王不受人臣的控制,千乘之家的大夫不受众人的控制,普通一般人不受妻妾的控制。’又何况当今贤明的国君呢? 我请求出发去齐国了,希望大王不要受群臣的控制啊。”

12.给下面的文段加上规范的标点符号,并翻译成白话文(抄在答卷上完成,可使用简化字)。

秦伐魏陳轸合三晉而東謂晉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為後世也今齊楚燕趙韓梁六國之遞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適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東之上計也能危山東者强秦也不憂强秦而遞相罷弱而雨歸其國於秦此臣之所以為山東之患天下為秦相割秦曾不出刀天下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東之愚耶願大王之察也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欲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虜今韓梁之目未嘗乾而齊民獨不也非齊親而韓梁疏也齊還秦而韓梁近今齊將近矣今秦欲攻梁絳安邑秦得絳安邑以東下河必表里河而東攻齊舉齊屬之海南面而孤楚韓梁北向而孤燕趙齊無所出其計矣願王熟慮之今三晉己合矣復為兄弟約而出銳師以戍梁絳安邑此翫萬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