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817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客观分析地外文明探索的困难和意义,说明你持乐观、中立、或悲观态度的理由。

【答案】(1)地外文明探索的困难和意义

①寻找地外文明屡次实验,尚无结果搜寻地外文明的其他途径,包括不断向太空发射无线电信号,并监测有无反馈信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己作了数十次试验,尚无结果。

②考古学研究领域的涉及

考古学的介入有利于延伸人类与地外文明接触的时间范围,但要排除各种巧合或多解性,还需要多方面的证据。尽管存在上述种种困难和很小的可能性,但是搜索地外文明仍然是人类文明意义深远的创举。

(2)对于探索地外文明持乐观的态度

①具有可能性

浩瀚的宇宙中存在无数种可能性,我一直坚信人类并不唯一的智慧文明,地球也不会是唯一的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中,存在一个类似地球的星球并不是一件难事。

②科学的进步

在几百年前,人类还羡慕着飞鸟在天空自由翱翔。如今,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不仅在天空中翱翔,更是冲出地球去探索未知的宇宙。所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类一定可以与未知的地外文明取得交流。

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地球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全球性

地球科学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必须采用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和观察测试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研究范围,己经能从隧道扫描显微镜和离子探针的原子尺度到全球地震台网和轨道卫星所提供的数据得出的全球图像。

(2)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的变革

由于大量基础资料的积累,其研究力一法正在经历着数据处理和计算力一法的革命。大型计算机工具的应用以及地球科学各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立,已经使地球科学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的动力学研究。这些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将为揭示全球变化的形成机理,洞察重要的地球系统过程本质和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趋势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案】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域单位的分化,以及由

此而产生的各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有:

(1)自然地带性

①广义的理解认为,地带性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带性,垂直地带性。 狭义的理解,主张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即热量或温度随纬度而变更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其他方面的带状变化。

②太阳辐射能的空间一时间分布规律是制约自然地理地带规律的基本因素,由此产生了纬度地带分异。

③地球自转造成地表流体,包括气团、洋流等发生偏转,又增加了地带性图式的复杂性。 ④海陆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引起了能量收支状况的改变,从而导致地带性规律发生很大的变形或扭曲。所以地球表面某些地理地带并不具有连续分布的形式,往往是断续的。

(2)垂直地带性及垂直自然带

①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球表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势起伏,当山地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垂直分带的规律史迭现象。直接原因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②垂直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是指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垂直带间相互配置的形式和次序称为垂直带带谱结构。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

a. 山地垂直自然带结构从属于一定的水平地带,是第二性的。发育在不同地域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具有各自特殊的带谱性质、类型组合和结构特征,不同水平地带的垂直自然带的各类型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它们在三度空间上的规律变化。

b. 垂直带谱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不完全重现纬度地带的序列。垂直带的结构类型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育和发展起来的。

c. 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就是地带性的水平地带,它随纬度和基带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更迭。

d. 垂直自然带除随纬度方向有变化外,还随距水汽源地的远近及坡向不同有明显的变化。 (3)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是在同一纬度带中,自然地理现象显示呈东西方向更替的规律性。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大体上与经线平行,并伸展成条带状的现象。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海陆分布和山脉的南北走向控制,而在大气湿度、降水等水的因素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方而表现的东西差异最为明显。

(4)地方性、隐域性及微域分异

①地方性分异

a. 地方性分异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b. 地方性分异经常表现相互有序性和重复性规律。

有序性是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

重复性是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②隐域性分异

隐域性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表现,是复杂化了的地域分异规律。隐域性一般也表现为中尺度。

③微域分异

a. 微域分异是最小范围的地域分异,一般可以根据微域分异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微域分异。

b. 微域分异往往具有不同的空间组合特征和形式。例如,陕北黄土高原就具有树枝状沟谷镶嵌和相间排列组合形式、源梁组合形式、斑状镶嵌组合形式和阴阳坡组合形式等四种因微域分异而产生的空间组合形式。

4. 地球内部的温度是怎样分布的?

【答案】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但从地面向地下深处,地热增温的现象随着深度的改变是不均匀的。地面以下按温度变化的特征可以划分为三层:

(1)外热层(变温层)

该层地温主要是受太阳光辐射热的影响,其温度随季节、昼夜的变化而变化,故也称作变温层。日变化造成的影响深度较小,一般仅1~1.5m,年变化影响较大,其影响的范围可达地下20~30m。

(2)常温层

该层地温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且常年基本保持不变,其深度大约为20~40m。一般情况下在中纬度地区较深,在两极和赤道地区较浅; 在内陆地区较深,在滨海地区较浅。

(3)增温层

在常温层以下,地下温度开始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大陆地区常温层以下至约30km 深处,大致每往下30m , 温度会增加1C 。大洋底到15km 深处,大致每加深15m. 地温增高1C 。为规范计算地下温度变化的规律,将深度每增加100m 时所增高的温度,称作地温梯度,其单位是℃/100m。由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组成物质不同,地温梯度在各地是有差异的。

5. 地壳运动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某些地壳运动表现为突发的、急剧的形式,例如地震。

(1)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水平运动往往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地壳的垂直运动是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或拗陷,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在全球尺度上,地壳上升使海水退却,部分海底上升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