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_____

【答案】保和殿。

【解析】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所建造的,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其设计完全按照君权的至高无上和绝对权威来安排各种建筑,总的结构承袭古制,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外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朝会施政之所,以空旷衬托宫殿的雄伟高大,有皇权威严之感。“内廷”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帝后居所,清雍正以后在此处理日常政务。东西六宫,街巷纵横,院落分明,以密集的格局适应起居需要,显示生活情趣。

2. 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3.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包括_____、念、做、打。

【答案】唱

【解析】京剧表演是以唱、念、做、打(舞)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常用虚拟的动作传情达意,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表演程式。京剧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

4. 提倡“唯才是举”,颁布“求贤令”的是汉魏六朝时期的_____。

【答案】曹操

【解析】汉代选拔人才实行“察举”和“征辟”制,但是这些制度很快就暴露出它的弊端。首先是被选的范围有限,都为官僚和富豪子弟; 其次是以财产为入选标准,因此所选人才未必都是贤才,以则富钻营者大有人在。曹操看到了这种弊端,提倡“唯才是举”,并直接颁布了“求贤令”,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推荐、任用,这种用人制度也被后世所提倡和学习。

5. 通过_____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

【答案】阿拉伯

【解析】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从而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纸术是在公元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人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火药是在13世纪左右,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后来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指南针在宋代就已传入阿拉伯地区,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人手中,才有了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可能。

6. 江苏这一名称形成于清代,是合_____与苏州二府之名而成。

【答案】江宁

【解析】江苏,位处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春秋战国时属吴、楚等国,秦属东海、会稽郡,汉属徐、扬二州,清初建为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设为江苏布政使司,两江总督驻江宁府(今南京市),巡抚驻苏州府(今苏州市),合两地之名为“江苏”,现省会南京市,简称“苏”。

7. 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是东汉末年的《_____》。

【答案】《风俗通义》

【解析】应劭,东汉学者,其著作《风俗通义》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以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为主,对两汉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多有驳正,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古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

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_____外交”打破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僵局,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答案】乒乓

【解析】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这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9.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等首先发现的。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10.《爱莲说》的作者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_____。

【答案】周敦颐

【解析】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我们道德品格的追求。

二、判断题

11.中国古代第一次将版图拓展到南海的朝代是西汉。

【答案】错误

【解析】中国的版图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秦朝的疆域已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达今天的广西。秦以后,经过两汉四百余年的统治和开拓,原有的版图得到进一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移民南下,使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至唐代而全盛,当时的疆域东达大海,西到咸海,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达南海。

12.汉唐时期的北方民族回给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

【答案】正确

【解析】回鹘,突厥的分支,中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绝,唐德宗时改称回鹊。位于漠北的回鹃汗国于840年被黯戛斯灭亡后,分三支西迁和南迁到了新疆和甘肃,后形成了今日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清明时节淮河两岸汴梁城郊的景象。

【答案】正确

【解析】《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汁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14.中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答案】正确

【解析】“楹联”又称“对联”,春节贴于门上叫“春联”,是我国的一种独特艺术。我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据《山海经》记载,东海度朔山上有大桃木,树上有神茶、郁垒二神人,能治领百鬼,并且能用苇索把恶鬼捆起来喂虎。因此黄帝作礼,在除夕或元日于门上立人桃人,画神茶、郁垒二神像,以避鬼驱邪。

15.华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主体性建筑。

【答案】错误

【解析】华表一般立于宫门口、桥头、墓前。它的产生,现在有多种说法。一说与天文学有关,认为古人常用一根直立的杆子测定冬至和夏至,后来又用于在建筑时测定南北方向,久而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