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中心(MBA教育中心)837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授权的原则与艺术。

【答案】(1)授权的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组织授权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所授权限是一些重要的权力或职权,使下级充分认识到上级的信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具体任务落到实处。

②适度原则。组织授权还必须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不能无原则放权。

③权责一致原则。组织在授权的同时,必须向被托付人明确所授任务的目标、责任及权力范围,权责必须一致。

④级差授权原则。组织只能在工作关系紧密的层级上进行级差授权。越级授权可能会造成中间层次在工作上的混乱和被动,伤害他们的负责精神,并导致管理机构的失衡,进而破坏管理的秩序。

(2)授权的艺术

①肯接纳下属的意见

管理者授权下属,实际上是给下属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下属的决策也许与管理者的想法不一致,但懂得授权的管理者不仅不会加以干涉,反而会采纳下属的意见。事实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管理者所采用的方法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方法。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鼓励别人按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任务,是知道如何授权的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②肯放手让下属干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做出重要决策。为了有更多时间思考这些重要的决策,管理者应将一些次要的工作放手让下属去干。授予下属相应职权,并将工作和预期目标交代清楚后,就不应再加干预。属于下属职权和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由下属自己作决定。

③允许下属犯错误

授权不仅是为了让管理者有更多时间处理重要的决策,同时也是为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应该允许下属无心犯下的错误,不可一味地提防下属犯错误。下属犯了错误,应该耐心指出,查明原因,帮助其改进工作。对下属的错误横加指责,只会使下属变得圆滑,以后不再接受指派的任务。

④充分信任下属

授权意味着上下级之间的信任,要授权,上级就必须信任他的下级,别无其他选择。不可否认,下属缺乏经验、工作能力低、责任心不强和依赖心理等也是造成授权不善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授权不善的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的现象。但是,授权不善的主要责任在管理者。

2. 什么叫组织文化? 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答案】(1)组织文化含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对于任何一种组织来说,由于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每种组织也都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组织素养等。

(2)组织文化的评价

一般来讲,可以用如下一七个维度的高低程度来来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①关注细节:即期望雇员表现出精确性、关注细节的程度;

②成果导向:即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③员工导向:即管理者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④团队导向:即围绕团队而不是个人的程度;

⑤进取性:即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⑥稳定性:即组织决策的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⑦创新与风险承受力:即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这七个特征都是从低到高连续变动的,应用这七个维度评价一个组织,可以综合描述该组织的文化。并且在许多组织中,其中的一个文化维度通常会高于其他维度,并从本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

3. 什么是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1)组织变革的目标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2)组织变革的目标

①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环境因素具有不可控性,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任务目标、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如此,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识别并应对各种威胁,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②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是决策的制定者和组织资源的分配人。在组织变革中,管理者必须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决策、组织和领导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管理者一方面需要调整过去的领导风格和决策程序,使组织更具灵活性和柔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要求重构层级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各种关系,使组织变革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

③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组织变革的最直接感受者就是组织的员工。组织如若不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顺势改变员工对变革的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就可能无法使组织

变革措施得到员工的认同、支持和贯彻执行。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的是,改变员工的固有观念、态度和行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组织要使人员更具环境适应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决策中要更多地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授权,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改造和更新整个组织文化。

4. 不同于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为决策理论对管理者有什么实践启示?

【答案】(1)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决策就是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情报收集一拟定方案一选择方案。

②以满意标准代替古典的最优化标准。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原因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决策环境的影响; 知觉上偏差的影响; 决策时间及可利用资源的限制等。

③风险型决策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决策者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会带来可观的收益。

④重视决策者的作用。强调以身作则; 全局观念; 权威不是强迫命令; 依赖和培养下级主动承担责任。

(2)行为决策理论对管理者的实践启示:

①为公司决策者服务。投资决策往往受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且时间紧、信息不完备,使得决策者觉得传统理性决策理论的实用性差,常常凭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和抉择,因此他们在投资决策中更需要行为决策理论的指导,更需要了解可能发生的认知偏差和行为陷阱,更需要含有行为变量的投资决策模型。

②为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服务。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的重要责任之一是为众多公司营造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只有深入了解公司实际的项资决策行为,才可以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引导公司积极、健康、妥善地进行投资决策,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促使国民经济向前迈步。

此外,行为决策理论特别能为高风险行业公司从事高风险项目投资提供有益的启示,帮助决策者认识到自身的行为特征与公司风险的互动关系,从而保证了公司财富的保值增值。

5. 如何理解计划?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答案】(1)对计划的理解

①计划的定义

a.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周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b. 从动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这项行动安排工作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方式,规定进度,检查与控制行动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