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01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此。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人们宁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也不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按凯恩斯的观点,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就不会需要留有闲置的货币。如人们的货币收入通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3)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2. (1)假设现制定并公布来年有一个持续一年的投资税收抵免(减免)政策,则这一做法对近几年(四五年)内的投资有何影响?

(2)假如上述政策是长期的,则又有何影响?

(3)简述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对调控经济的作用。

【答案】投资税收减免就是政府允许企业在其投资支出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这会降低资本租用成本,从而增加意愿资本存量。由于投资是在长期中进行的,一项工程的投资往往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具体在什么时期、投资多少是有灵活性的

(1)按题意,由于税收减免政策仅持续一年,企业将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将几年内的投资相当集中地在来年中完成,而大量减少今年及来年以后各年的投资。

(2)按照题意,由于投资税收减免政策是长期的,因此对投资时间的确定就影响不大,仅会减少今年的投资量。长期投资税收减免会长期地减少资本租用成本,从而增加意愿资本存量,即

增加投资量,但这投资量是长期均匀分布的。

(3)由上可知,政府运用投资税收减免这一政策可以使投资在时间上提前或延后,而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故可以将投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在经济衰退时,可增加投资税收减免来刺激投资或使投资提前; 而在经济繁荣时也可通过减少投资税收减免来抑制投资或使投资推后,这样就有稳定经济的作用。但是也应注意:由于企业的预期和政府在该政策时间和力度选择上的失误,可能反而加剧经济波动。

3. 根据储蓄与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请解释为什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人们的消费倾向更加稳定?

【答案】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与绝对收入假说不同的是,生命周期消费理沦认为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还会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稳定的生活方式,从而在人的一生中消费倾向是不稳定的。具体而言,年轻时和年老时,消费倾向较高; 壮年时和中年时,消费倾向较低。

一个社会中,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即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他在工作期的储蓄,增加消费。这样就不会出现中年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存钱防老的状况,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人们一生的消费倾向将变得更加稳定。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降低,人们的消费倾向就会因为没有保障而变得不稳定。

4. 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答案】如图所示,假定政府采用紧缩性则政政策,比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这种紧缩性则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导致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其原因在于:政府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国内利率下降,从而国内资本迅速流出,导致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增加了净出口,从而抵消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

图 浮动汇率下的财政紧缩

二、论述题

5. 论述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特点。

【答案】(1)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大类,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类政策的长期目标是一致的,一共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它们的短期目标有时候是冲突的,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两类政策的搭配使用。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日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

(2)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就业市场稳定以及减少贸易顺差,尽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尽管一般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基本上己经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的GDP 增长率为

9.2%, 2010年的GDP 增长率为10.30%, 完成了“保八”的任务,同时也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速度。中国GDP 总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经济的基础还小是很稳定,世界经济形势还很复杂,所以还要预防经济冉次滑坡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复苏,物价问题凸显了出来,自2010年以来我国CPI 增幅稳步攀升,到2010年11月CPI 同比增幅已经达到了5.1%,超过了3%的增幅上限,说明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另外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比较稳定,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我国2010年二季度的失业率为4.1%,但是并未

2010实现充分就业的最终目标。外贸方面,在人民币不断温和升值的情况下,贸易顺差持续减少,

年顺差己经降至1831亿美元,比去年减少6.4%,这有利于世界贸易均衡,也有利于平息贸易争端,所以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贸易卜的基本目标应该维持小变。因此,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保持物价稳定。

(3)基于上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一松一紧”搭配的特点。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目的就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由2008年底的积极货币政策改为现在的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控制物价; 外汇政策方面,继续保持人民币的温和升值,其目的就是逐步减少顺差但是不至于对外贸企业造成剧烈冲击。积极的财政政策表现在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大对农民购置农机产品的补贴力度等。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表现在中央银行抛售国债回笼货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等。

(4)当然,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会随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