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40音乐综合理论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2. 刘雪庵

【答案】刘雪庵是作曲家。他的旱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占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等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九·一八”事变后其创作风格转变为铁与血的呐喊,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3. 国乐改进社

【答案】国乐改进社是1927年由刘天华、郑颖荪等35人发起成立于北京的民族音乐社团,以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为宗旨,提出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宏伟目标。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组织进行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乐器的改进,民族乐曲的创作以及编辑出版音乐刊物。该社举办过多次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专场演出,出版了10期《音乐杂志》,是我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国乐社团。1932年刘天华去世后停止活动。

4. 秧歌剧

【答案】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代表作《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二、简答题

5. 简要介绍黎锦晖。

【答案】黎锦晖,1922年创办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并担任主编,创办“明月音乐会”和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中华歌舞团”。黎锦晖创办了明月音乐会。并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影响了之后的几十年。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早尝试者。他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代表作有《毛毛雨》《桃花江》。

6. 什么叫“学堂乐歌”?

【答案】自1904年左右开始,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上教习的歌曲(1903年,张之洞首先将音乐课作为课程在新学堂中施行)。这此歌曲的曲调太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歌曲(包括此艺术歌曲),由此留学欧日回国的学人填上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内涵的新词而成。代表曲目有《何日醒》(夏颂莱编词)、《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7. 介绍合唱曲《海韵》。

【答案】歌曲。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诗翁”,女郎和大海份种不同形象,它们各以小同的主导主题作基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开,较好地发挥了合唱的艺术效果。在旋律和声等方面,作者都作了有意义的“中国化”实验,作品发表后,不少合唱团常在音乐会中演出,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大型合唱作品。

8. 简述张曙的音乐创作。

【答案】歌曲创作一百多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风格独特。他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现、说唱型叙事曲。代表作有《日落西山》《赶豺狼》《救灾歌》等。

9. 简述青主的音乐贡献。

【答案】(1)创作

1920年根据宋代苏轼的名作《大江东去》所谱写的同名艺术歌曲,是

我国近代最早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者运用戏剧性朗诵与抒情性咏叹相结合的音调,并配以和声和非常钢琴化的伴奏,以此塑造出气势磅礴又意境深远的音乐形象。代表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2)理论

中国最早的音乐美学家。代表性论著有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他认为音乐是一种“上界的语言”。

三、论述题

10.民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民歌、新民歌、民歌改编曲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案】(1)民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民族音乐的不断传承光大,具有独特民族音乐风情的民歌演唱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各族的民族民间歌曲,异彩纷呈,各自有独特的风采。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不同的民歌方式,千变万化,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而民歌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了当代中国的民歌作品。

(2)民歌、新民歌、民歌改编曲的区别

①民歌是指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产生的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人们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这就是民歌。

②新民歌是指鸦片战争以来,在反帝反封建的群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一些生动反映这个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歌谣。

③民歌改编曲是指新的生活、思想感情、歌词,使某些原有曲调产生了一些质的变化,根据民歌改编而来的一些曲目。

11.简述与思聪的创作道路艺术特征和成就、影响。

【答案】(1)艺术特征

①将民族音乐的音调和群众歌曲的气质引入传统声乐体裁,大大丰富了艺术形式。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民族韵味鲜明。

②在声乐体裁中引进了更为形象化的器乐性的思维,使作品的许多段落的气势宏伟、形象生动、音乐语言新颖。

③鲜明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热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强烈仇恨。

(2)成就

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小提琴曲,还写了歌剧、舞剧、交响音乐、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大型合唱,以及一定数量的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曲等。小提琴曲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等独奏曲。交响音乐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和((F 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歌曲代表作品有《自由的号声》《控诉》《不是死,是永生》等歌曲,以及歌曲集《雨后集》。大型声乐套曲代表作品有《抛锚大合唱》、《祖国大合唱》等。

(3)影响

①他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新路。

②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作品的民族特色,以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