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617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经济区

【答案】城市经济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区一样,也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演变、交通状况、经济联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 断裂点理论

【答案】断裂点理论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由康维斯对赖利的“零售引力,加以发展而得。该学说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规律,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4. 地理人种

【答案】地理人种是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它是以洲为单位而划分的人种,是相当于对洲的范围自然环境长期而连续地适应所产生的结果,但其分布范围实际上与各大洲的界线并不完全重合。地理人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亚洲地理人种、欧洲地理人种、非洲地理人种、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印度地理人种、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5. 政治地理结构

【答案】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6. 聚落

【答案】聚落是指人类聚居和生活在一起的文化地理现象。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7. 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8. 旅游资源

【答案】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二、简答题

9. 简述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答案】(1)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

①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

各民族国家面临一个全盘西化、失去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危机,许多民族国家通过文化本土化的思潮寻求自我文化认同,这些文化本土化运动包含着希望摆脱强势的文化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儿带来的认同危机,以重新确立民族的精神支柱,这种民族文化认同的走向是内趋的。

②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

在各自的文化母体中寻求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文化资源,以构建一种超越西方工商文明的新型文化。

③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

文化本土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手段,而且是以经济竞争完成文化竞争的双赢途径。 (2)文化本土化的局限性

①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只强调和维护本土文化,结果小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漠视与侵略,而这一切反过来不仅构成了对本土化的威胁,且构成了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本土化主要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而民族国家导致极权主义、世界处于风险状态、贫富分化的两极世界,对和谐生活构成了威胁。

②本土化运动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本土化运动有可能以拒斥西方文化殖民和现代化弊端为由,进而否定现代化文明,走向文化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最后拒绝参入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趋势。

10.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

(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或独立的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

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高的主体民族。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11.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及内容

【答案】(1)经验主义方法论

经验主义方法论以归纳法为基础,其思想路线是:实践~观察~梳理~判断~结论。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2)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3)人本主义方法论

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

(4)结构主义方法论(系统的方法)

系统方法,是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任何一个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元素、结构、功能、环境。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概念相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12.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案】(1)持续发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