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F008旅游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旅游景点
【答案】(1)广义的“旅游景点”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都可被看作是旅游景点。这种场所的地理概念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甚至实为一个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实为面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公共景点。
(2)狭义的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所指的是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封闭式旅游景点,即有明确的界线与外界隔开,并设有固定的出入口,能够对游人出入行使有效控制。明确的界线,是指该景点的区域通过圈以围墙、或设以栅栏、或借助某种天然条件而形成的边界。基于狭义概念的理解,旅游景点是指“专为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这一定义所反映和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或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专用性。旅游景点是指定用来供游人参观、游览或开展某类休闲活动的场所。这种专用性的指定要么是出于商业性决策,要么是出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公益性政策。
②长久性。是指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必须有其长期固定的场址,并利用这一场址发挥其固有职能。
③可控性。旅游景点必须有人行使管理,必须能够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
2. 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
【答案】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是指以游客接待量的变化为变现特征的发展或演进进程。围绕某一或某些吸引因素而形成的一个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演进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一演进过程具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旅游景点能够吸引来访的游客人数将会出现由少渐多,继而又会逐渐减少,甚至会发展到鲜有游客问津的境地。
3. 劳动密集
【答案】劳动密集即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比例,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较多,而资金少、技术的程度低以及其他要素投入少。劳动密集往往出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名词中。
(1)用以衡量劳动密集程度的标准是一个企业的投资额与员工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人均投资额越大,则意味着该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2)在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时,所使用的标准并非是表面上雇用职工人
数的多寡,也不是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之间的比例,而是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和费用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工资成本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密集的程度也就越高。
(3)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4.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答案】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对该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开展调查和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该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该项口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5. 旅游资源
【答案】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能够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力本源;
(2)表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某一或某些事物同以它为核心所形成的活动环境有关:
(3)某一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对旅游者吸引力的消失而不再是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
6. 闲暇时间
【答案】闲暇时间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任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对于闲暇时间的类型,可作如下划分:
(1)每日闲暇
通常表现为平口的工余时间扣除口常限制性活动所需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这类闲暇时间过于零散,虽可用于当地娱乐和休息,却不足以开展外出旅游。
(2)周末闲暇
集中表现为周末工体时间。这种类型的闲暇时间比较集中,对于个人来说,在其他旅游需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用十开展近距离的周末度假或旧游活动。
(3)公共假日
通常指法定的公共节假日。节日期间往往是家人或亲友团聚活动的好时机,特别是连续2~4天的公共假日期间,更是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或短期度假的高峰时间。
(4)带薪假期
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大都己经通过立法,规定对就业员工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二、简述题
7. 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根据旅游产品需求函数模型,旅游目的地营销者在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特别是在选择重点客源国时,主要应就以下只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①有关该客源国居民出国旅游市场潜力的因素,即决定该国居民出国旅游人数、出游人天数以及旅游消费开支额大小的各种变量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该客源国的:人口规模; 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均GDP ; 国民收入或财富分配状况(贫富差异状况); 国民受教育程度状况; 城市化程度; 人日年龄构成以及职业构成; 休假制度安排,特别是国民享有闲暇时间的数量。
②有关前往该东道国旅游的消费开支的影响因素。旅游者实现一次完整旅游经历所需支付的消费开支可分为两大类:
a. 影响交通运输费用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国之间的旅行距离、旅途所需的时间以及旅途中的通常性开支等。
b. 影响在旅游目的国停留期间全部必需费用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该客源国与该东道国的相对消费水平、物价比率以及货币兑换率(汇率)等。
③有关该东道国旅游供给形象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可影响该客源国旅游消费者在所需开支大致相同的各旅游目的国之间进行选择的那些因素,其中包括:该东道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该东道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可供参观游览的旅游景点或吸引物的数量; 该地旅游问讯服务的便利程度; 是否存在语言障碍及其程度; 该东道国与该客源国的历史文化联系; 该东道国的气候; 该东道国当地的交通和通讯服务情况; 该东道国的卫生与健康情况; 饮食适应情况; 住宿设施的便利情况; 在该地开展活动时的人流拥挤情况,等等。
(3)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构成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一情况的出现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我国与各客源地有关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并非意味着没有重点可以选择。选择重点客源市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有重点地开展营销宣传,使有限的营销预算开支获得最佳的市场开发效益;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有重点地选择高质量的客源市场,在增大旅游收入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因此而付出的社会代价。
就发展国际旅游业而言,强调有重点地选择客源市场并非意味着将会形成对某些客源市场的依赖。对于一个旅游接待国来说,客源市场的多元化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而目标市场的重点化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营销资源,更为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工作。这两者都不可偏废,追求两者的适当统一才是理想的旅游市场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