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725传播学原理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小日报》

【答案】《小日报》是19世纪下半叶巴黎最有影响的四大廉价日报之一,米劳德于1863年2月1日创办。该报尽量减少枯燥的政治报道和冗长的政治争论,增加各种简洁有趣的最新消息,以刺激性社会新闻(如凶杀、诉讼、天灾等)和怪诞的连载小说吸引读者。1880年销数为60万份,占巴黎报刊销量的四分之一。1884年《小日报》首创周刊《图画副刊》,1891年后增加了彩印图片,内容以娱乐性材料和故事为主。该报后来由于宣扬军国主义,支持极右势力,遭到人民唾弃,销路下滑。

2. 德国新闻社

【答案】德国新闻社是1949年9月1日在英、美、法占领区的三个通讯社基础上成立的股份公司性质的通讯社,简称德新社,是联邦德国最大的通讯社。为了避免财力雄厚的成员控制通讯社,该社规定,任何一个出版商或出版集团所占股份不得超过1%, 所有电台股份综合不得超过10%。德新社的业务部门有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和新闻图片部,它的新闻、特稿和图片订户有国内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一千多家报纸,国外的一百多家通讯社、广播组织和报社。

3. 《前进报》

【答案】《前进报》是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1905年1月4日由列宁在日内瓦创办。孟什维克篡夺《火星报》领导权以后,大力宣传机会主义观点,鼓吹党派自由,为了反击孟什维克的进攻,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前进报》问世。该报继承旧《火星报》的传统,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联合一切力量,抓住有利时机,准备发动推翻沙皇政府的武装起义。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创办新的中央机关报一一《无产者报》,《前进报》于1905年5月18日出至第18号终刊。

4. 巴西环球集团公司

【答案】巴西环球集团公司是巴西规模最大的跨媒介经营的私营广播电视公司,为巴西首富马里尼奥家族所有,集团还拥有著名的《环球报》等产业。环球广播公司的环球广播电台(RadioGlobo )创建于1945年,总部在里约热内卢,每天24小时向全国广播,它还拥有当地5家电台和各地30多家地方台。环球广播公司所属的环球电视网(TVGlobo )}1965年开办于里约热内卢,有9个直属台和68个附属台,联结成环球电视网,1983年起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信号己覆盖全境,拥有全国60%以上的观众。环球广播公司设有庞大的电视剧制作中心,它生产的节目享誉国内外,远销世界上130多个国家,遍及欧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

二、简答题

5. 简述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

【答案】十月革命前列宁的报刊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一面:

(1)1894年,列宁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等著作,深入批判了民粹派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改良主义的政治纲领。

1895年,列宁创建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为了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决定创办协会的机关报《工人事业报》。列宁为该报写了社论《告俄国工人》和《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什么?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篇文章。但因1895年12月8日晚列宁及斗争协会的其他领导人被警察逮捕入狱、创刊号稿件被没收,《工人事业报》未能问世。

1896年底,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秘密出版了不定期的《彼得堡工人小报》,该报只出两期就被沙皇政府查禁。

(2)由于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分离、组织涣散,列宁提出了创办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以便组织下人阶级的先进政党的主张,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性报刊《火星报》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办。《火星报》的编辑人员由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六人组成,而实际负责整个编务工作的是列宁和马尔托夫两人,列宁是《火星报》的灵魂。

在《火星报》第一号社论《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列宁把建立一个坚强的、有组织的、紧密联系工人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办报工作的中心仟务。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列宁明确、严格地规定了《火星报》的办报方针一一党性方针。

1901年1月5日,《火星报》发表了列宁《从何处着手? 》一文,文章论述丁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具体计划,并指出:为了把各地的工人运动合成为一个全俄的运动,第一步应当是创办全俄的政治性报刊。

1903年7月,俄国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会议通过党纲,并把《火星报》正式定为党的机关报。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并退出《火星报》编辑部,从此,俄国社会工党内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

(3)随着1912年工人运动高潮的来临和革命形势的飞快发展,在列宁的指导下,斯大林、阿尔钦斯基、坡列塔耶夫于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创办了《真理报》。该报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在《火星报》的革命传统,保护党性的纯洁、重建革命政党和对无产阶级民众进行革命的教育工作,是《真理报》全部意义和生存的基础。由于沙皇秘密警察的残酷打击,《真理报》曾8次被封,不断被迫更名,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五天,《真理报》又在彼得堡以原名复刊了。

在伟大的l 一月革命实施和准备时期,《真理报》一直旗帜鲜明地表现了布尔什维克的战斗性质,为宣传革命的纲领,准备和领导群众参加胜利性的决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无论是在确定党的新方针时期C3月一4月),还是群众革命动员时期((5月一8月)及组织革命武装冲锋时期((9月一10月),《真理报》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身边,积极广泛地宣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组织和鼓动群众实施党的一系列任务,从而形成了布尔什维克党报的一系列宣传鼓动策略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