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民负担整治有何意义?
【答案】农民负担整治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
(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①农民负担是社会发展的“警示器”。适度负担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经济积累;有利于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在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有利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能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过度负担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减少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最终会制约农村社会的发展。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农民负担重的地区,社会发展越是落后。这是因为,农民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后劲,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时期,均是农民负担适度时期。而农民负担过重时期,则是农村经济大起大落的时期。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过重的农民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负担过重的现象必须得到整治。
(2)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民负担过重,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这与基层领导干部对三者关系的认识上有偏差、忽视农民的利益不无关系。目前,一些干部不顾农民的根本利益,向农民征收各种费用,不仅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而且损害农民权益,引起农民的不满,导致于群关系紧张,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根源。许多地方的群众闹事就是由于群关系紧张引起的。
认识到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发展农村经济,重视农民权益,不仅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而且能增进干群关系。
2. 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农村教育有什么启示?
【答案】乡村建设运动对当前农村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1)从多方面入手发展农村教育,包括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各方面的问题,做到全而不漏。
(2)提倡农村平民教育观,抛弃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给予每一个人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3)坚持“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将理论学习与实习相结合,并且以“做”为中心,深入实地进行实践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3. 农村文化变迁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答案】农村文化变迁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文化变迁的根本性动力。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人民公社的解体,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消费基本上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
(2)非农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加速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
“非农化”对中国农村发展而言,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也是农村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
(3)传统农村文化在城市文化冲击下发生变迁。
城市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来影响农村文化,促使农村文化的变革。大众传媒是影响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通过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播工具,知识结构、社会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心态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农村文化变迁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近代以来,农村文化逐渐处于开放中,随着交通信息的发展,具有民族特性的农村文化走向世界,而其他国家的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也为它所吸收。
(5)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把城市的现代文化引入农村,促使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
4. 农村社会学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答案】(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缘由一是美国农村现实的需要,二是美国社会学注重实际和应用指向的培育。
(2)农村社会学的传播
①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它与美国社会学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此后,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形成了制度,大大地推动了各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相继独立,以及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得以独立发展。
5. 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集,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
①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坚持政府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
②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共同筹集的;
③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上都实行互助互济。
(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
①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比较有限,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能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
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缺乏主要的针对点。
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将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对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6. 城乡文化交流有何特征?
【答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文化交流的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就目前的城乡文化交流而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城乡文化交流正进入一种持续的和广泛的状态。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其结果是农村文化从表层到深层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2)城乡文化交流中,形式上出现多样化。
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现在有些情况下还有必要,但已经不是主要形式,而且在减弱,相反民间的组织或个人在这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3)农村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性基础。
就农村地区而言,在同城市文化交流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把握文化上的主动权。
(4)加快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城乡文化交流中农村文化再建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农村群体而言,即使有城乡文化交流,也不可能顺利地达到其预先所设定的文化目的,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完善城乡文化交流的根本保证。
(5)城市文化在城乡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增大和范围扩大。
现在作为主体的组织或个人多数是在一种经济目的的驱使下,去农村地区拓展领域。
7. 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
【答案】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农村的教育教学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方面与农村社会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