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体育学院810经济学原理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低档物品

【答案】低档物品是指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因此,低档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减少而增加。与此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正常物品,即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的商品,正常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减少而减少。低档物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格变动与收入效应同方向变动。商品降价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再根据低档物品定义,收入增加使得低档物品需求量减少,因此低档物品降价的收入效应为负。由于商品降价的替代效应始终是正,因此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减弱了替代效应。

低档物品中有一类特殊的物品—吉芬物品。根据定义,吉芬物品降价使得吉芬物品需求量减

,吉芬物品降价的收入效应为负,并少。吉芬物品降价的替代效应为正值(吉芬物品需求量增加)

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应为负。

2. 消费者统治

【答案】消费者统治是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时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生产者为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等。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表明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率的配置,经济中的全体消费者都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正是基于此,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

3. 斯塔克伯格模型

【答案】斯塔克伯格模型是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 )在1934年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分析范式。

与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不一样的是,竞争厂商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对称的,市场地位的不对

称引起了决策次序的不对称,通常,小企业先观察到大企业的行为,再决定自己的对策。斯塔克伯格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除此之外,该产业中还有若干小企业,那些小企业经常是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再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因此,斯塔克伯格模型也被称之为“领导者一追随者”模型。

4. 寻租行为

【答案】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

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寻租行为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寻租行为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行为的资源浪费在维持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在对既得利益再分配的非生产性行为上; 这些行为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行为或避租行为,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因此,经济学家把寻租行为称为负和博弈。

5. 一般均衡

【答案】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二、计算题

6. 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

【答案】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厂商对生产要素的调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二是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1)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长期生产中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如图所示,在短期,假定厂商已拥有的生产规模山SAC 1曲线和SMC 2曲线表示。由于在短期内生产规模是给定的,所以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进行生产。根据MR=SMC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 1所获得的利润为较小的那一块阴影部分面积FP 0E 1G 。而在长期内,根据MR=LMC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会选择SAC 2曲线和SMC 2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优产量为Q 2,所获得的利润为图中较大的那一块阴影部分面积HP 0E 2I 。所以,在长期,厂商会选择最优生产规模以获得比短期所能获得的更人利润。

(2)完全竞争厂商的进退决策与长期均衡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在各行业间的调整,生产要素总是会流向能获得更大利润的行业,也总是会从亏损的行业退出。正是行业之间生产要素的这种调整,使得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为零,如图所示。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①P>LAC,厂商进入。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P 1,根据MR=LMC的长期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 1,相应的最优生产规模由SAC 1曲线和SMC 1曲线所代表。此时,厂商获得利润,这便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生产中来,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逐步下降,厂商的利润逐步减少,直至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

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