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劳动的二重性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 真理与价值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2)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 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

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4. 时间和空间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 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的发展。

6.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其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简答题

7. 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案】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①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

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 市场经济则是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经济“手段”。

②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计划经济相对应的。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等范畴上。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内在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不能与市场调节割裂一样,从来不存在只有商品经济而没有市场经济的情况,也从来不存在只有市场经济而没有商品的情况。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对市场经济同样起作用。把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同一性,就能更好地说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

③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简单地等同。市场经济出现于商品经济己经普遍化和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当价值规律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成为市场经济。

8.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

【答案】(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国家政权后的首要仟务。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

②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各国人民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领导各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总之,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自守,让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一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

9.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当然具备一般商品的特点,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