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4岁,因右下肢不能站立行走,伴有不愿言语,咳嗽乏力,呼吸浅快,腱反射消失等临床表现,被确诊为脊髓灰质炎。该病儿主要的病变部位() A.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脊髓胸腰段。 延髓型。 脊髓颈、胸腰段。 延髓+脊髓腰段。
血液凝固的阶段包括() 凝血活酶(凝血活酶复合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形成。 FDP形成。
我国现存最早论述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等的医书是()。 《经效产宝》。 《内经》。 《胎产书》。 《金匮要略》。 《诸病源候论》。
患者男,60岁,因劳累后胸骨后疼痛半年,胸骨后压榨样疼痛2h为主诉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间断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等治疗。早餐后突感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周身大汗、呼吸困难,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疼痛持续2h来医院急诊。该患者诊断AMI的主要依据包括()(提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前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2~0.4mV。心肌酶回报:CK、CK-MB均正常,TnT0.20ng/ml。入院后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体表心电图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①冠心病,广泛前壁AMI;②原发性高血压。) A.缺血症状。 查体:心率110次/min,血压160/100mmHg。痛苦面容,口唇轻度发绀。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前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0.2~0.4mV。 TnT0.20ng/ml。 原发性高血压史3年,血压多波动在(140~150)/(90~100)mmHg。 吸烟20余年。
ITP可出现() CT延长。 BT延长。 血块收缩良好。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PT延长。
患者男性,30岁,因“高压电击后16小时”来诊。患者被10000V高压电击伤双上肢、双下肢,否认外伤及呼吸、心搏骤停史。查体:患者极度烦躁,心率158次/分,血压90/80mmHg(1mmHg=0.133kPa),双上肢肿胀,桡动脉搏动微弱,皮温低,尿液呈酱油色。双上肢创面处理宜立即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