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论新闻传播公正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答案】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既要有倾向性,又要烙守公正的原则,必须从理论上搞清两者的关系。

(1)传播的倾向性必须建立在公正传播的基础上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掌握于不同社会集团的传播权,常赋予媒介一定的倾向性。以机关报身份存在的某些报刊,其立场与观点则更为鲜明与坚定。但所有这些立场、观点与倾向,都必须牢牢地构筑在可靠的公正性之上。否则,一个失信于民、为社会所不认同的媒介或媒介工作者,其倾向性无人会接受。

(2)公正传播是倾向性发挥效应的前提

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一个企图说服受众,企图以自己的倾向性影响社会公众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工作者,必须尊重媒介的公正性,以公正性为倾向性的前提。

(3)不公正的倾向性终将被否定

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有的新闻报道,倾向性十分鲜明,但这种倾向性所持的事实和对事实的诊释不公正,或者对不同意见者不能给予公平争辩的机会,这种倾向性,不能争取到认同者与支持者。

总之,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范畴,应在坚持公正性的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2.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

【答案】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在实体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一接收终端。

在内容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媒体传播内容独特

a.Web2.0时代,人人互动的新媒体使得大众可以进行内容生产,新闻博客、播客和微博上每时每秒都在产生新的信息。

b. 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得以传播。

c. 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

d. 当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浏览量后,传统媒体往往也会选择跟进,于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了一种“互动联盟”,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进一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

②新媒体无法真正独立

a.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媒体没有采访权,这部分决定了互联网媒体只能转载或照搬传统媒体上的新闻信息。

b. 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娱乐媒体或者是传统媒体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的形式存在,自身也无法进行新闻生产。

c. 博客、微博等形式的互联网技术运用,限于其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的限制也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新闻报道形式进行运作。

d. 互联网和新兴媒体上对于信息传播更多的是基于人际传播方式,信息的可信度和媒介的公信力都很难保障。

对于传媒业结构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

(2)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①报业:回归精英

a. 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必须改变。

b.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c. 报纸更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进而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

d. 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②电视:主导娱乐

a. 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

b.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c. 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充分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

③广播:受众细分

互联网和新媒休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广播应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内容细分,使其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豁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收听率增长。

(3)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于传媒业的影响,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力一面:一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 二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①信息的“数字化”

a. 特点及优势:快速、海量、互动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来媒体时空限制、单向传递和表达方式单一的局面。

b. 传统媒体的应对:传统媒体内容的“数字化”,报纸推出网络版,手机报; 电视台开办网站,发展IPTV 推出手机电视; 广播台也建立自己的互动平台,并积极推行数字广播。

②新闻采编流程的转变

a. 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息“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科研手段的推进,又有媒介与技术部门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还有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大局下新闻传播改革的深化。这其中,打破条块分割的旧体制的限制,破除原有的利益配置格局,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媒介融合,不能不说是一场体制的重大调整和伟大变革。

在媒介融合创新和融合新闻创新过程中,过去长期形成的由职业传播工作者垄断新闻媒介行业的传统和格局,改为由职业传播工作者与社会公众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共同参与新闻内容生产和社会舆论引导,这对于新闻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新闻内容生产与社会舆论引导的重新组织、调节新闻内容生产与新闻传播活动权利义务法治原则的重新思考,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职业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培育、全社会新闻传播素质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思考、调整与加强。

3. 谈谈你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答案】(1)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新闻真实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 )、地点(where )、人物(who )、事情(what )、原因(why )和经过(how )都经得起核对。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理解新闻真实性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①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展开的。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的各种联系。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有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

②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

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媒介的负责人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绝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 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但要做到整体真实有相当难度,尤其是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