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58西方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我思故我在

【答案】“我思故我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思想,是笛卡尔哲学认识论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其意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笛卡尔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然而他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怀疑。该理论被认为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2. 爱智

【答案】爱智是指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3. 费希特的绝对自我

【答案】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是指所有自我意识中的先验要素,既不是经验的自我,也不是超验的自我。它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实在性的根据和先验的源泉,因而是知识学的最高根据和出发点。费希特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意识与对象的关系问题,要么从意识到对象,要么从对象到意识。他认为唯物论无法说明从物质客体到意识的过渡,但是唯心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认为第一原则只与主体有关,与物自体无关。他还区分了理论自我和实践自我,提出理论自我的最高根据是理性,理性是实践自我的出发点,因而,实践自我高于理论自我。

4. 谢林的自然哲学

【答案】谢林的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要把一切自然现象归为精神。他认为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自然科学着眼于自然的表面与外在的客观事物,自然哲学着眼于自然的内在动力结构和普遍原理,探究自然之为自然的构成条件,并为自然科学提供前提和准则。从这点出发,一切自然科学的必然趋势是从“质料”、“无机物”、“有机物”最终达到精神。他认为,自然界从低阶段向高阶段的运动发展,是从无意识向有意识的东西的逐步转化,并逐步实现主客体的“绝对同一”。他从自然本身出发,用普遍联系和矛盾对立的观点看待自然界的发展,克服了机械论,为科学家提供了不同的看待自然的方式。

二、简答题

5. 黑格尔:“在时间上最后的哲学是所有以前的哲学发展的结果,因而必定包含着所有以前的哲学的各个原则; 所以,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必定是最发达、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请就哲学的性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讨论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并做出相应论证。

【答案】传统哲学在理论与实践、科学与道德、自然与社会、真理与历史之问设置了不少隔阂,黑格尔继承并彻底贯彻了谢林的做法,把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各门学科结合成一以贯之的体系。辩证法是贯穿在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本体论。同时,其在社会意识诸形态中的运动是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研究的历史过程,而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显现则分别是美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1)哲学的性质

①黑格尔认为,哲学是精神自由。其在充分吸收康德的成果的基础上,开创出了用辩证法讨论哲学的性质。他认为,认识能力不能脱离认识主体,认识一个事物,是在认识一个对象的同时,在认识活动本身中。现实或客观本质就是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客观思想,思想内容和经验是一致的,真理就是客观思想的自我认识或表现。

②哲学的开端是一个假定。黑格尔首先肯定了哲学是我们人类的思维能力的运用。人只能用思维来认识事物,认识实在。而黑格尔的哲学的任务是要认识自然和整个经验世界,研究和理解其中的理性,其对象就是合乎理性的现实性。他把哲学看作是在精神自由中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的科学,结合思维自身活动能力本身思考哲学,哲学在精神或理性的推动下,使一切科学和真理成为可能、得以实现,“绝对精神”的最终的自我认识是通过哲学家的自我意识实现的。

(2)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①哲学体现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即为“哲学史”。哲学通过思维、概念来把握绝对、上帝,达到了人的精神与上帝的同一,实现了绝对真理和绝对自由。哲学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黑格尔认为,哲学史是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精神向绝对真理前进的步骤,因此,每一时代的哲学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小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个哲学都有自己的一个中心范畴,这个范畴占据着真理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这个哲学不过是将这个片面的范畴扩展为一个体系而已。但后来的哲学并不推翻先前的,只是推翻前一原则的绝对性,将它降为自身的一个环节。

②哲学史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各个哲学就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各个范畴,哲学之问的更替就相当于范畴之问的推演,而全部哲学史就展示了最后出现的最完备的哲学的内部逻辑结构。黑格尔由此表达了“历史的和逻辑的相一致”的辩证原则,认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历史上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中那些范畴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历史发展就是逻辑体系的形成过程,而整个哲学史就是他自己的最后的哲学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历史。我们只有把握到了历史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去掉其外在偶然的形态,才能把握到哲学。反之,如果把握了哲学,也就可以不为历史的偶然性外表所迷惑,从而揭示出历史中隐藏的必然性。

③黑格尔力图按照他的“逻辑学”的概念发展程序来解读哲学史的进程。所有哲学都是唯一的一个哲学从抽象到越来越具体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哲学就是逻辑上最贫乏最

抽象的哲学,而时间上最晚出现的哲学则是逻辑上最丰富最具体的哲学。由此可见,哲学的发展是绝对精神暗中支配和利用哲学家在完成自己的伟大工程,而最后的那个哲学家,即黑格尔本人,则看透了绝对精神的这个秘密,掌握了此前一切哲学所不断推进、而在他这里达到最后成熟的绝对真理。他自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精神在其中达到自我认识的哲学,因而在他的头脑里,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都最后统一起来了。在他这里,哲学史终结了,整个人类历史都终结了,以后的历史只不过是对他所发现的真理的一种再次确证或推广,不会再有什么新的东西产生出来了。全部辩证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最终的结束和静止,那能动的生命活动就被窒息在这一封闭的体系之中了。

6. 请简要叙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

【答案】(1)数是万物的本原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原说思想始于其对数学与音乐的研究。他们认为音阶的特点和比率可以用数表示,并且一切其他事物的性质都由数决定。他们注意到世界上形式和关系的事实,他们发现量度、秩序和比例始终一致的循环,可以用数来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数学关系是事物的共同属性,没有数就没有这种关系、一致性、秩序和规律。因而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是万物的本原,是真正的实在、实体和根基,一切其他东西都是数的表现。数作为万物的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质料,而且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和模型。

(2)数的特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潜心研究在数目中无穷的特征和规律,并把这些特性赋予整个宇宙。他们用数来解释整个世界,提供了十对从数的研究中提取出来的范畴: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一与多,右与左,男与女,静止与运动,直与曲,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3)宇宙生成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有奇数和偶数两种形式。奇数是有定形的,完满的:偶数是无定形的,不完满的。自然万物的本原是“一元”,从“一元”产生“二元”,从完满的“一元”和不完满的“二元”产生出各种数目:点是一元,线是二元,面是三元,立体是四元。物体的线和面被当作是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世界生成过程是由点产生线,由线产生出面,由面产生体,从体产生出可感形体,产生出水、火、气、土四种元素。

(4)评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具有了更高的普遍性、概括性和抽象性,但“数”只是量的规定,当它解释如意见、正义、友爱等现象时,“数”不能摆脱感觉经验的限制。亚里士多德还批评他们混淆了抽象的数字单元和有体积的物理质点。

7.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是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一个标准。

(1)德性及其原则

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一种适中,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