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679心理学专业综合一I(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

A.n (n-1)/2

B.n

C.n-1

D.n (n-1)

【答案】A

【解析】n 个对象中一次取出两个进行组合的可能组合数为

2. 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答案】C

【解析】双盲法就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污染的方法。恒定法是使额外交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 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平衡法是指通过平衡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额外变量的效果予以抵消平衡的方法。

3. 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而实验情景的过分人工化会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现实情境中。

4. 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

A. 人工语法范式

B. 序列学习范式

C. 复杂系统范式

D. 样例学习范式

【答案】A

【解析】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据不同规则(人工语法)产生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5. 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 )。

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组间设计的特点是每一个被试只接受自变量的一个水平,因此,不会受到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相互干扰。而组内设计由于每一个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因此,会受到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6. 东克尔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1945)说明( )。

A. 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难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B. 因为天花板效应,数据很难被解释

C. 男性与女性在大多数问题解决测验中的表现相同

D. 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容易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答案】A

7. 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

A. 平均差误法

B. 最不变化法

C. 恒定刺激法

D 信号检测法

【答案】A

【解析】在平均误差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所以最易产生动作误差。

8. 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

A 注意分配

B. 手眼协调

C. 知觉—动作学习

D.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答案】D

【解析】棒框仪是用来研究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实验仪器。研究注意分配的实验仪器是注意分配仪。研究手眼协调能力的实验仪器是手指灵活性测验仪。研究知觉一动作学习的实验仪器是迷宫。

9. 莫里斯等人(1977)发现:在标准再认测验中,语义编码的项目比语音编码的项目更好再认,并且在韵律再认测验中,语音编码的项目比语义编码的项目更好再认。以下哪种记忆理论能够解释这一结果? ( )

A. 前摄/倒摄干扰理论

B. 加工水平

C. 迁移恰当加工

D. 双重编码说

【答案】C

【解析】按照加工水平理论,语义编码的项目比语音编码的项目的加工水平深,因此,在测验中应表现出更好的成绩,但是莫里斯等的实验,却证明编码操作的效应依赖于信息怎样呈现给被试或怎样被测试的。他们提出迁移恰当加工以代替固定水平加工。

10.在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用的指导语所操纵的是( )。

A. 刺激特点

B. 环境特点

C. 被试特点

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答案】D

【解析】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通常是主试的安排,包括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导语造成的。答案为D 项。

11.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

A.2×3设计

B.1×3设计

C.2×2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