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692中国古代文学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是明代明_____派的创作主张。
【答案】公安
【解析】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2. _____,泪比长生殿上多。
【答案】石壕村里夫妻别
【解析】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马鬼》。世人多以此来形容寻常百姓的感情,比帝王权贵们的更为真挚。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3. 明代后七子的成员包括:李攀龙,_____,谢棒,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答案】王世贞
【解析】明代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其理论主张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4. 最后一部进入《十三经》的是____。
【答案】孟子。
【解析】《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5. “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和____。
【答案】杜审言
【解析】“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6. 《过秦论》的作者是____。
【答案】贾谊
【解析】《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是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过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7. 东周洛阳一带的诗歌在十五国风中被称为____风。
【答案】干
【解析】《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中“王风”中的“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8. “六义”中____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赋、比、兴
【解析】“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二、简答题
9. 简述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特点。
【答案】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50年时间。建安诗歌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1)曹操及其作品特点
曹操,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另一部分诗抒发了他的人生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如《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吞吐宇宙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龟虽寿》抒写了年命有尽而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 《短歌行》抒发了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曹操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曹丕及其作品特点
曹丕现存诗约40首,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备,多为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和人生哲理的思考。题材上除一部分写游赏之乐的宴游诗外,以表现游子行役思亲怀乡、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居多。借传统题材表现了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气氛,以及人生多故的伤离悯乱。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曹植及其作品特点
曹植,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现存诗90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备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来,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4)建安七子及其作品特点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5)蔡琰及其作品特点
蔡琰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有《悲愤诗》两篇,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这两篇作品是蔡琰“感伤离乱,追怀悲愤”的产物。其中以五言体的尤为著名。此诗长达五百四十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女子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0.清代传奇《长生殿》作者是谁? 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长生殿》的作者
清代传奇《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异。
洪异(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防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尧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勃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二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2)《长生殿》的主要内容
①《长生殿》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 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