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海大学商学院870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责任

【答案】社会责任是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这一定义的前提是:第一,企业遵守法律,并且追求经济利益; 第二,企业是一种道德机构,在它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它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

一般而言,企业与管理者应该承担以下几种社会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顾客的责任; 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力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 ②把不利的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③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2. 无边界组织

【答案】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边界有两种类型: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内部边界包括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而纵向边界则是将员工划归为不同的组织层级。外部边界是将组织与其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分离开来的隔墙。管理者可以运用虚拟或网络的结构设计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边界。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有边界组织而言的。有边界组织要保留边界,完全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与秩序。但无边界组织也需要稳定和呈现度,所以它绝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组织必有的控制手段,包括工作分析、岗位定级、职责权力等等的设定,只是不能把它们僵死化。

二、简答题

3. 结合自身实际简要分析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答案】从员工个人角度看,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通过规划职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使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得到不断发展。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员工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客观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它是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

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包含了一系列职业生涯中的重大转折,如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就业单位的选择、职务的选择等。首先要在做好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在本人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个人的长期与近期发展目标,进而拟定具体的发展规划。该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予以调整。

在员工的职业发展中,个人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自己:

(1)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兴趣。认清自己希望做什么及对什么最感兴趣。

(3)知识与能力。认清自己的知识、能力及工作阅历。

(4)个性与风格。认清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便十找准发展方向,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般而言,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程序化工作和独立性强的工作,善于与人沟通的人适合做管理和协调工作。

综上所述,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应建立在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自我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可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4. 委员会的工作方式有何贡献和局限性? 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答案】(1)委员会工作方式的贡献在于:①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②协调各种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③代表各方利益,诱导成员的贡献; ④组织参与管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2)局限性为:①时间上的延误,为了取得大体一致的意见,制定出各方面基本上都能接受的决策,委员会需要召开多次会议。这些会议通常要消费大量的时间。②决策的折中性,委员会的成员既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个人的利益,他们往往把委员会视为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或集团目标的手段。③权力和责任的分离,委员会的决策可能反映了每个人的意见,但并未反映任何人的所有意见,而任何人都不会愿意对那些只代表了自己部分利益和观点的决策及其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3)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要注意:①审慎使用委员会工作的形式; ②选择合格的委员会成员; ③确定适当的委员会规模; ④发挥委员会主席的作用; ⑤考核委员会的工作。

5. 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一个计划包含组织将来行动的目标和方式。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科层次体系:

(1)目的或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如大学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2)目标。组织的使命支配着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并且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为完成组织使命而努力的。

(3)战略。指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愿景。

(4)政策。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并非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

(5)程序。程序是制订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

(6)规则。详细地阐明明确的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反映了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规则通常是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①规则不同于程序。一方面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 另一方面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②规则不同于政策。政策的日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规则也起

指导行动的作用,但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之权。

(7)方案(或规划)。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一项方案可能很大,一也可能很小。

(8)预算。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6. 比较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与不是?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l )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者弗雷德里克泰罗。泰罗在20世纪初从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对管理问题进行I 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观点就是极力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各种标准和制度取代传统的经验和习惯,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理论改变了管理的发展历史,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

(2)一般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管理学者亨利·法约尔。法约尔跳出了泰罗将管理研究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生产的狭小领域,从组织高层的角度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5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在更高的层次上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使管理理论更加系统化。

(3)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都是古典的管理理论,它们不仅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现代的管理学理论的基石; 还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4)科学管理理论与一般管理理论的不足

①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

②对人性假设存在局限性,如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但这些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后的管理大师们创建新的管理理论来加以补充的地方。

③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影响。

7. 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答案】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在此过程中,下属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也可能只尽一部分努力去完成工作。而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分离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是管理者。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8.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管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1)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下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超个体的独特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融合继承性; ④发展性。

(2)企业文化在管理中起到很多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