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703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园林的全盛期是在( )。
A. 明清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商代
D. 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解析】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生成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转折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兴盛时期。明代中叶以后,北京、南京、苏州及太湖周围地区掀起私人造园的高潮。清代集历代造园艺术之大成,园林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均非前代所能比及。
2. 广东的清晖园始建于( )时期。
A. 元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其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 中国的皇家园林建造中最早形成“一池三山”格局模式的时期( )。
A. 明代
B. 宋代
C. 西汉
D. 唐朝
【答案】C
【解析】西汉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筋,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
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4. 早在( )时期中国的建筑已大量使用斗拱,木构楼阁逐步增多。因此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此时已基本形成。
A. 东汉
B. 东周
C. 南北朝
D. 唐代
【答案】A
【解析】东汉是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时期,高台建筑依然盛行,并开始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 木构楼阁逐步增多; 后世常用的叠梁式、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结构已经形成。
5. 以下哪个古典园林不属于岭南四大园林( )。
A. 余荫山房
B. 可园
C. 个园
D. 清晖园
【答案】C
【解析】清朝时期,合称“粤中四大名园”的岭南园林分别是佛山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6. 北京颐和园借十里以外的西山群峰,这种构景手段属借景中的( )。
A. 远借
B. 令日借
C. 仰借
D. 应时而借
【答案】A
【解析】北京颐和园借十里以外的西山群峰,这种构景手段属借景中的远借。园林中的直接借景法有:
①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②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③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④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⑤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⑥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⑦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7. 下列园林中,以叠石立意、气势雄浑著称的是( )。
A. 何园
B. 留园
C. 个园
D. 拙政园
【答案】C
【解析】个园布局紧凑,以叠石立意、气势雄浑著称。个园中的四季假山在扬州古代园林中别具特色,在国内也属罕见。A 项,何园,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 B 项,留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D 项,拙政园,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
8. 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属于下列岛的类型中的( )。
A. 平岛
B. 山岛
C. 半岛
D. 礁
【答案】C
9. 在视点与风景点之间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以使景色错落有致的园林构景手法是( )。
A. 夹景
B. 借景
C. 添景
D. 框景
【答案】C
【解析】添景,是指在视点与风景点之间点缀些花草树木或其他过渡景观,以使景色错落有致的园林构景手法。A 项,夹景,是指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的构景手法; B 项,借景,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D 项,框景,是指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即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