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倾销

【答案】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2. 互通有无

【答案】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3. 国际股票投资

【答案】国际股票投资是国际证券投资的种类之一,是在国际股票市场上发行和买卖股票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投资活动。国际股票投资包括让境外投资者直接购买本国上市或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本国投资者利用海外存托凭证获得对非本国公司股票的所有权。

4. 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答案】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第二阶段的主要措施。1988年2月,

,开始了全面推行承包经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改革问题的规定》

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1)由各地方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

(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

(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二十一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地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5. 殖民贸易

【答案】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6. 资产组合投资

【答案】

资产组合投资

资和国际债券投资。

7. 倾销幅度

【答案】倾销幅度是指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倾销幅度的确定,应当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全部可比出口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进行比较,或者将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在逐笔交易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应当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较。出口价格在不同的购买人、地区、时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按照前款规定的方法难以比较的,可以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单一出口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

8. 有效保护率

【答案】有效保护率亦称“实际保护率”,是有效保护理论中衡量一国对某产业保护程度的指标,即各种保护措施可能给被保护产业的生产过程带来的价值增值的增加量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有效保护率,为保护贸易条件下被保护产业生产过程的增值,V 为自由贸易条件下该生产过程的増值。

也称货币资本流动,它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具体又可分为国际借贷和国际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国际证券投资又可分为国际股票投

二、思考题

9. 假设A 、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 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 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 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答案】(1)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80/100>100/160), 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3>1), 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当所有要素被充分利用时,A 国所有劳动可用来生产衣服160/3单位,此时需要耗费资本160/3小于A 国拥有的资本含量100; 因此,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衣服。

同理,A 国最多能生产50单位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或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0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家即A 国出口,食

品为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 国出口。

10.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案】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不论是早期的重商主义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观点,都强调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这种观点认为国际贸易是一个“零和游戏”。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就两个国家而言,一国持续顺差,一国持续逆差,则货币流全部流回顺差国;显然逆差国也有同样的观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然而,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11.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答案】“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种说法的思想根源实际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12.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元/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元/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増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答案】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价格从20万元/辆降至15万元/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面积ABCDE , 社会总福利增加了面积CED 。

(2)对于消费者来讲,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汽车价格为每辆20万元,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都为100万辆,贸易后的价格跌至每辆15万元,国内生产减少至60万辆,此时消费者剩余増加:

(3)对于生产者来讲,贸易后,生产者剩余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