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能源供应的不断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汽车由于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质量恶化而饱受诟病。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突出贡献使得其推广普及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特殊性。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研发风险,市场转化风险,及汽车使用风险的保险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风险、市场转化风险和汽车使用风险调查问卷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和计量模型,围绕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的特殊性,以及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与费率厘定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可总结为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系统梳理比较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产业政策、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保险现状及研究进展。
其次,论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准公共性和正外部性的经济属性,从技术因素,配套设施,消费者认知及消费能力,政府政策,研发经费投入,汽车行业政府补贴研发效率等方面,论证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所具有的特殊风险属性,分析保险参与新能源汽车风险保障的政策缺失,为保险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险保障和政策支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运用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描述新能源汽车技术项目风险的逻辑关系,揭示保险在技术风险的预防和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建立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技术项目风险的三维体系,据此提出具有促进功能和补偿功能的技术创新资金供给和风险保障机制;运用静态博弈理论对保险公司、基金池管理者和风险投资公司三者间的投保与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证明了投保与投资同时进行的合理性,论证了技术创新资金供给和风险保障机制运行逻辑上的可行性。
第四,从汽车车身和用户本身两个角度进行风险特征识别,基于中国两家大型保险公司承保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始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对出险频率和案均赔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汽车种类、品牌特征、车型(以汽车排量划分)、驾驶员性别和年龄是汽车出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率定价的理论模型,为保险公司厘定混合动力汽车的费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五,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风险的特殊性,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保险开发经验,具体设计了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机制,并给出了费率厘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承保和理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具体来说,考虑到实证分析中发现的政府对研发企业直接补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保险既参与投资、又参与风险保障的模式,即投资连结科技保险;针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的技术成熟性被怀疑,可开发保修期展期保险;考虑到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每年行使的里程数相对较少,保险公司可以只按行驶路程收取保险费的路程计费保险;结合中国交通事故总量大、万车死亡率高的现状,借鉴国外“从人主义”原则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既可以奖励遵守交通规则的车主们,也可以降低忽视人的因素造成的道德风险。
最后,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风险的特殊性,如果完全按普通风险规则,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商业保险将供给不足。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必须发挥政府在税收、补贴、宣传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鼓励商业保险为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